廉议汇 | 好执纪问责“后半篇文章”,把“跌倒”干部引向正途
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2019-10-22 08:02

“我曾一度紧张自责,情绪低落,感觉有了污点,干得再好也没用了。是组织对我不抛弃、不放弃,让我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拾了工作信心。”正是有了组织的教育关怀,曾受处分的深圳市南山区某办副主任李某积极投身工作,取得较大成绩,得到组织肯定,被调整到重要岗位任职。目前,南山区纪委监委已对91名党员干部进行了集中回访,帮助受处分党员干部重燃干事创业激情,努力实现由“有错干部”到“有为干部”的转变。本期“廉议汇”就此话题邀请3位嘉宾进行讨论。

刘孙恒(广东珠海 媒体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对犯错的党员干部进行处分,目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打死。“有错干部”只要能够诚心悔过、积极纠错,依然能够做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一样能成为“有为干部”,一样能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认真、扎实推进回访教育工作制度。要对受处分党员干部及时跟进监督,全方位掌握其思想动态、工作表现和生活情况,以便客观评价,使其端正思想、调整心态、放下包袱,重燃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劲头。

涂启智(广东深圳 职员):组织通过教育、帮扶以及继续给予锻炼机会,让犯错的干部卸下思想包袱,重新焕发进取热情,彰显干部用人导向的理性进步。

有错就改,知错悔过,就是好同志,也可以再次走上重要岗位,从“有错干部”变成“有为干部”,不仅是对党员干部个人负责,也是对党的事业负责。面对干部的轻微过错,假如一棒子打死,不仅会使干部个人消沉下去,也让干部队伍与党的事业遭受损失。毕竟,培养一名干部,单位与组织都付出了很大成本。

然玉(四川成都 媒体人):有错不可怕,有错不改才可怕,有错改了不被认可更可怕。严管与厚爱相结合,一直就是党员干部日常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而从实际效果来说,宽严相济也最能实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对于“有错干部”,我们固然要管早管小,但是在依法依规对其进行问责惩戒之后,还是应该创造条件,给个机会让其重新成为“有为干部”。培养一名干部不易,面对有错干部,我们要坚持“过罚相当”,而不是过度惩罚、永久封杀。唯此,才能让“有错干部”放下思想包袱,改过自新之后重新获得应有待遇、发挥应有作用。

读特清言:

暖心回访解心结,卸下包袱再出发

党员干部受处分了,就好比是“跌倒”了。在以往的语境中,党员干部一旦“跌倒”,基本上就与提拔重用机会“绝缘”,前途“无亮”。“跌倒”的党员干部往往会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整日忧心忡忡、畏首畏尾,有的得过且过、消极怠工,从此一蹶不振、尸位素餐。

古人说,“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其实,对于“跌倒”的党员干部,最好的办法是组织扶一把,帮助他们重新“站起来”。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有错必纠、有过必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纠正,对失误错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帮助干部汲取教训、改进提高,让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暖心回访解心结,卸下包袱再出发。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处分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指引下,组织不会遗忘和放弃受处分的干部,而要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思想教育与关爱帮扶并举,因人施策开展回访工作,实事求是给予客观评价,引导他们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入工作。对于真诚悔错纠错、工作成绩突出、符合提拔重用条件的,要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提供机会和舞台。如此,才有利于营造崇尚实干、担当作为的干事氛围,让“跌倒”的党员干部不是破罐子破摔,而是振作精神、务实苦干、将功补过。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评论员 姚龙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