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哥儿”是如何成为鲁迅的?来《课间十分钟》打卡文人故里

读特记者 何亚南
2019-10-20 13:42
摘要

鲁迅童年为何最爱和闰土一起玩?

鲁迅童年为何最爱和闰土一起玩?

老舍那些胡同里的故事总能让人入迷?

沈从文那些动人的情话是怎么想出来的?

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境界蕴含了他怎样的哲学观?

还有巴金、萧红、曹禺……这些耳熟能详的文学大家是如何用文字记录和展现人民生活与时代变迁的?他们的笔下又勾勒出了怎样的世界?

今晚21:35,深圳卫视将开播文化探寻纪录片《课间十分钟》第二季,该节目邀请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作品相关编剧编辑、青年作家等,从当代视角出发,真实而立体地绘出作者画像。带领观众一起品读现当代文学,聚焦12位大家,去往文人故里,寻访作家与作品特定的历史足迹。

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的白话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端,本季《课间十分钟》也将以《鲁迅》作为开篇,带领观众看见文学大家的世界。

绍兴鲁迅故里

“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记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鲁迅临去世前,仍在回忆他的故乡生活。

鲁迅是我们中学时期最熟悉的作家,走进绍兴,水乡、乌篷船、社戏、百草园、三味书屋…课本里所描写的都能在这里寻得照应。祥林嫂、阿Q、孔乙己等等这些鲁迅笔下的知名人物,大多也都来自当地的真人真事。

绍兴水乡街巷

主持人双双和主讲嘉宾华东师大青年教师孙尧天行走在小巷

鲁迅花了大量笔墨书写故乡,但他却始终与这里保持距离,十八岁离乡求学,1919年回绍兴变卖祖宅后,直至去世前的17年间,再也没有回来过。

那个时代的绍兴有着鲁迅又爱又恨的一切,他决绝地逃离,却又终其一生地寻找自己的精神原乡。鲁迅所写关于故乡的文字不全是冷冽无情,只《朝花夕拾》就时时可以看出他笔下少有的温情,不难感受到他对故乡矛盾而复杂的情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必经的石桥

今晚21:35,深圳卫视《课间十分钟》第二季,走进绍兴,回溯鲁迅的成长之路。周家“公子哥”是如何成为鲁迅?故乡之于他,到底是什么样的?在暗黑的时代里他如何以笔擎起光亮?今天我们还想从他身上获得什么?读《朝花夕拾》,我们从他对故乡生活的回忆中,看到了一个凡人鲁迅,一个执着于时代大潮中知识青年,回到那里,或许我们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记者 何亚南)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