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

综合网络新闻
2019-10-14 18:14
摘要

《贫穷的本质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以表彰他们在缓解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诺贝尔奖官方表示,2019年经济科学奖获得者进行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这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 Banerjee),是一个美国的经济学家。他目前是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 Banerjee是Abdul Latif 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的共同创始人(与经济学家Esther Duflo和Sendhil Mullainathan一起),是贫困行动创新研究的分支机构,也是金融系统与贫困联盟的成员。Banerjee是发展经济分析研究局的主席,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在中心经济政策研究,基尔研究所的国际研究员,研究员在美国文理科学院,并在研究员计量经济学会。他还曾担任过古根海姆研究员和阿尔弗雷德·P·斯隆研究员。他是《贫穷经济学》的合著者。

法国发展援助经济学家埃斯特·杜夫洛(Esther Duflo),她是过去十年间其论文被全世界引用最多的女性经济学家以及众多重要经济著作的合著者。莱因哈特以其敢于质疑传统的经济理论而闻名。她的第一篇发表于1993年的著名论文是与IIVIF的另外两名经济学家吉列尔莫·卡尔沃(Guillermo Calvo)和莱昂纳多·莱德曼(Leonardo Leiderman)合著的。该论文对IIVIF和其他组织内部盛行的一个观点提出了质疑,这种观点认为资本之所以流向拉美国家,其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政策很好。不过,这三名经济学家认为,是外部因素(包括有利的全球环境以及低利率)激发了投资资本的流动,如果外部状况发生变化,这种资本流动就可能很快停止。事实证明这三名经济学家的观点是正确的: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墨西哥于1994年开始,以及很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包括亚洲地区于1997年,俄罗斯于1998年,阿根廷于2001年)均先后经历了资本流动的“戛然而止”。几年之后,莱因哈特和另外一名经济学家格雷西·卡明斯基(Graciela Kaminsky)对另外一个为世人接受的看法提出了质疑。这种看法认为,危机主要是通过贸易联系从一国转移至另外一国。事实上,他们发现,这种连带效应的根源在于当时还很少对融资渠道进行研究。

迈克尔·克莱默(MichaelKremer)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系发展中学会的盖茨教授。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麦克阿瑟奖学金和总统学院奖学金的获得者,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Kremer最近的研究调查了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卫生、水和农业。他被评为科学美国人年度50名研究人员之一,并因其在卫生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拉丁美洲的工作而获奖。他帮助开发了疫苗预先市场承诺(AMC),以刺激私人投资于疫苗研究和发展中世界疾病疫苗的分发。2010年秋季,他成为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发展创新企业(DIV)的创始科学总监。克雷默博士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他是精准农业促进发展委员会的成员。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背后的故事

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丝特·迪弗洛曾合著《贫穷的本质 》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是201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与埃斯特·迪弗洛 (Esther Duflo),是一本经济学著作。《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在这些章节中被充分揭示出来。该书至少给我们充分区分选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穷人的选择,或者说穷人的非选择;一种是非穷人的选择。从该书可知,选择是需要空间的,这空间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温饱条件,否则由于可供选择项的稀少而使得残存的选择毫无意义,或者说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来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立下的遗嘱,诺贝尔奖项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所以,最初是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为什么要增设这样一个奖呢,又为什么是经济学奖?这需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

那时,瑞典的银行业和商界正忙着灌输“自由市场”经济改革。他们希望政治监管变松,让他们得以控制国家的中央银行。

“瑞典银行当时希望自己能免受60年代末的民主问责制影响。针对银行到底能不能拥有有效的政治独立性,当时瑞典发生过一起很大的政治争端。”圣母大学经济史教授菲利普·米劳斯基称:“为了自己的利益着想,银行需要声明自己具有某种科学的公信力,而非植根于政治支持。”

于是,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过度干预的第一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思想被用于为中央银行争取政治独立的运动之中。然而在当时的瑞典,几乎没有人把这些理论当回事。人们都觉得,争取中央银行独立性,不过是为了把民选政府对经济事务的控制权转移到商界巨头手里。

1968年正值瑞典国家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瑞典国家银行以纪念诺贝尔的名义推出了这个经济学奖,并向诺贝尔基金会捐献了这个奖项的奖金。至此,这个经济学奖与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产生了关联。时至今日,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已将“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归入“诺贝尔奖”一栏。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名到8名成员。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个到300个。在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评选结果在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公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向经济学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

编辑 赵偲容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