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火爆的“雪龙2”号来啦!读特君带你抢先看~

读特记者 秦绮蔚/文 何龙/图
2019-10-13 15:30
摘要

我国极地科考主要选择在南北极海冰较少的夏季开展,即便如此,部分极地海域仍常年冰封,而现役“雪龙”船破冰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极地学科考察的需求

“雪龙2”号来啦!

作为2019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预热活动,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将逐浪迎风南下,于10月13日中午12时50分许抵达深圳,泊靠深圳蛇口邮轮码头母港。深圳市政府举行欢迎仪式,市领导和各界群众代表热情迎接“雪龙2”号及考察队员们。

海博会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由自然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为扩大2019海博会影响力,自然资源部决定,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抵达深圳开展系列访问和公众科普活动。

深圳市副市长黄敏,招商局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胡建华,招商蛇口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永军,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刘顺林、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徐韧、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副局长李喻春,以及深圳市交通局、南山区等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出席欢迎仪式。

在振奋人心的“我爱你中国…”的音乐中,“雪龙2”号缓缓驶来,平稳靠泊蛇口太子湾邮轮母港。现场近百名市民、学生及各市直部门和中央驻深涉海部门代表看到“雪龙2”号船靠泊码头,发出热烈的欢呼声。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红旗热烈欢迎“雪龙2”号科考船及国家第36次南极考察队抵达深圳。

当船舶靠稳并架设好舷梯后,黄敏等领导和两名少先队员在舷梯口迎接科考队员们。当科考队员下舷梯时,两名少先队员分别向考察队领队和船长敬献鲜花。随后,黄敏等领导向前迎接考察队代表,握手致意,并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雪龙2”号来深表示诚挚的欢迎和首航出征南极表达衷心的祝福。

在活动现场主席台上,南极科考队向深圳市人民政府赠送了比例1:100 “雪龙2”号船船模纪念品。南极科考队向招商局集团赠送纪念品,纪念品为全体科考队员签名的队旗,以及“雪龙2”号船模。黄敏率队登船参观、慰问考察队员,并与考察队员亲切交流座谈。

“雪龙2”号科考船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由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七О八研究所开展详细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造。该船总长约122.5米,船宽22.3米,船深11.8米,吃水7.85米。该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该船是一艘智能化船舶,能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该船还配有一架莱奥纳多AW169型直升机,具备出色的应急及保障支撑能力。

"雪龙2"号将从深圳出发,首航南极,与"雪龙"号共同开启,"双龙"探极时代。

海博会期间,“雪龙2”号访深行程及公众开放日活动,是最受瞩目的互动环节之一。

为回应深圳市民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浓厚的科学兴趣,10月13日下午15:30-17:00,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深蓝讲坛”第三期将在深圳书城北区大台阶举行《中国“雪龙”破冰前行》讲座,邀请破冰船建造工程部副总指挥汪海浪、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大洋队队长罗光富,精彩讲述发生在南北极的其妙故事、播放拍摄到的可爱小动物和海底美丽世界,让公众一睹中国人在南极天地中的飒爽英姿。

考察队员们将在论坛上揭秘35年来南极科考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取得了哪些成绩?雪龙号如何披荆斩棘、破冰前行?除了企鹅,南极还有哪些古灵精怪的生物等?

公众在讲坛现场签到,即可领取2019中国海博会组委会精心准备的“雪龙2”号首航精美首日封和邮票。参与现场答题的公众,还有机会领取组委会特别增设的10张免费参观贵宾证、印有“雪龙2”号主题logo的深圳国瓷永丰源瓷杯、“雪龙2”号船模,以及与“雪龙2”号的考察队员们交流、合影。

【“雪龙2”号10月14日参加海博会活动预告】

2019中国海博会组委会将围绕“雪龙2”号举办论坛等系列科普宣传活动,读特新闻客户端也将持续报道。

10月14日上午9:00-12:20、下午14:30-17:50和10月15日上午9:00-12:20,深圳蛇口邮轮母港CR2码头将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公众开放分陆域和考察船两区域。

陆域部分主要宣传展示中国极地考察概况及“雪龙2”号总体性能、科考能力介绍等;考察船部分主要是按参观路线登船参观“雪龙2”号科考船。

开放日当天,请预约成功的市民按预约开始时间提前40分钟自行到达主办方安排的车辆接驳点(地铁2号线湾厦站A出口),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和预约短信核验资格后换取参观证,统一乘坐免费接驳车到达活动现场。当日凭参观证入场,其他票证无效。参观人员需按预约时段参观,逾时作废,不予入场。参观结束后乘坐接驳车返回湾厦地铁站。每个参观时段为50分钟。

10月14日下午15:30-17:00在深圳大学海洋学院,10月14日下午16:00-17:30在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雪龙2”号将分别举办极地科考队员进校园“开讲”活动,面向大学生、中学生讲授极地考察知识,介绍极地考察意义和发展历程。

如果公众想更加深入地了解“雪龙2”号,可以浏览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s://www.cimee.com.cn)。

【读特新闻+】

“雪龙2”号有哪些看点?

No.1  双向破冰是最大亮点

“雪龙2”号建造工程由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织实施,芬兰阿克北极有限公司承担基本设计,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开展详细设计,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造。

从2008年12月上报项目建议书,到2019年7月“雪龙2”号顺利交付,项目建设历时十余年。“雪龙2”号船长122.5米,型宽22.32米,设计吃水7.85米,设计排水量13996吨,航速12节~15节,续航力2万海里,自持力60天。

双向破冰是“雪龙2”号最大的亮点。我国极地科考主要选择在南北极海冰较少的夏季开展,即便如此,部分极地海域仍常年冰封,而现役“雪龙”船破冰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极地学科考察的需求。

“雪龙2”号采用两台7.5MW破冰型吊舱推进器,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节~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0.2米积雪的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米堆积层)+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满足无限航区航行和作业需求。

具体来说,双向破冰是指船艏和船艉均可破冰。一般的破冰船大多是由船艏向前破冰,如果一旦遇到较厚的冰脊需要转向时,容易被冰脊卡住。“雪龙2”号利用船艉破冰技术可以“啃下这块硬骨头”。

双向破冰技术使“雪龙2”号在冰区的操纵性能得以极大提高,实现冰区快速掉头、转向,尤其是在南极近岸冰情复杂、水域狭窄的环境中,极大增强了船舶的安全性。并且,这也意味着我国极地考察区域和季节得到了极大拓展和延长。

No.2  移动的科考作业平台

“雪龙2”号船舯设有160平方米的作业月池车间。车间内同时设有一个边长3.2米的方形月池及CTD收放系统,用于在完全冰区或恶劣海况下的科考作业。

当船舶在密集冰区时,破冰作业会带来大量碎冰聚集在船身周围,科考设备无法在船艉和舷外实现下放。此时,科考人员可通过月池布放设备开展科考作业,从而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即使出现碎冰积累等问题,月池配备的加热除冰设备,也能保证作业顺利进行。

令人耳目一新的还有,“雪龙2”号配备了动力定位系统。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不仅让船舶停得更稳,还能辅助开展科学考察。例如,有的调查站点需要数小时停船作业,如果没有动力定位,作业过程中船舶极容易受风浪和海流影响偏离原位,从而产生观测误差。动力定位系统的使用,使“雪龙2”号在4级海况下可满足大型科考设备的定位收放要求。

“雪龙2”号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综合环境调查方面,具备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海洋和大气综合观测取样能力,能够成为极地海洋基础研究综合调查观测平台;在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方面,具备在极地海区季节性地开展海洋地质、海洋重力、磁力和地震的调查作业能力,能够成为极地海底科学调查研究的工作平台;在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方面,具备海洋生物、生态调查和评估的手段,能够成为极地海洋生物储量调查的基本平台。

No.3   “大块头”有“大智慧”

在国内的科考船大家庭中,“雪龙2”号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智能船舶”,装配智能船体、智能机舱、智能实验室及智能穿戴等。通过为全船设备配备各种传感器,实现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获取、交换和展示;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实现船舶和科考的智能化运行和辅助决策。

例如,“雪龙2”号配备了大量走航观测设备,可在船舶航行过程中自动观测气象、海洋基础环境和海底地形地貌等,提取主要参数数据。有了这些智能设备,科考队员还可以随时了解观测设备在水中的位置,判断回收时间,并提前在实验室等候进行样品分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雪龙2”号采用清洁设计,除满足最新极地规则中防污染要求外,船舶发电机组排气管均装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SCR装置,优于国际海事组织最严格的环保要求。

30多年来,我国已先后建成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4座南极考察站和北极黄河站,南极罗斯海沿岸的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目前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

“雪龙2”号科学调查能力突出,同时船上配有一架莱奥纳多AW169型直升机,用于承担寻找冰区航道、应急救援、人员运送、远距离科考作业、物资吊运等任务。

“雪龙2”号今年首航南极,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的突破,“双龙探极”时代正式来临。届时,“雪龙2”号与“雪龙”号将相互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双船作业模式,这将极大提高极地科考效率,共同助推我国极地科考事业发展。

编辑 赵偲容

(作者:读特记者 秦绮蔚/文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