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多跑路,人民少跑腿”是政府互联网服务和网络履职重要目标

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2019-10-11 14:05
摘要

“让数据多跑路,人民少跑腿”也成为目前政府互联网服务和网络履职的重要目标。不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技术应用存在基础薄弱、应用较浅等障碍。

10月11日,电子科技大学智慧治理研究中心、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社科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的《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蓝皮书: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报告(2019)》指出,中国地方政府对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的运用水平,是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的重要表征之一。“让数据多跑路,人民少跑腿”也成为目前政府互联网服务和网络履职的重要目标。不过,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技术应用存在基础薄弱、应用较浅等障碍。

一方面,大数据应用基础薄弱,由于数据的权属、密级等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和规范,数据的脱敏、去隐私化技术尚不成熟,而政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还亟待挖掘,因此地方政府往往很难有动力在应用价值不明显的状况下,冒巨大的风险推进数据开放;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地方政府的数据开放程度均值得分率仅为38.89%,这直接导致技术应用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另一方面,智慧技术应用较浅,目前智慧服务的应用场景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主要应用在智能搜索、智能问答等浅层服务中;评估结果显示,大多数地级行政区的政府网站及各类平台尚未设置人工智能问答功能,智能答复的真实度和准确度并不高,同时有44个地级行政区的智能交互能力得分为0,占比13.21%。

蓝皮书认为,由此可见,尽管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促进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提升的系列政策文件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然是难以突破的瓶颈之一。而新技术应用的不成熟导致其在政府互联网服务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如果新技术只是政府网络履职华丽的外衣,那么政府互联网服务将无法真正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同时,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呈现服务供给规范化发展、服务响应一体化发展、服务方式智慧化发展的总体趋势。其中,以下三个趋势较为突显: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对省级政务服务平台提出更高要求;2.优化营商环境背景下政府面向企业服务将呈现深化趋势;政务新媒体深度融合已成政府互联网服务能力发展趋势。

另外,中国地方政府互联网服务供给能力整体向好,目录覆盖能力、服务贯通能力、应用整合能力三项细分能力中服务贯通能力表现出色,但应用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驻京记者 李萍)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