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有那么严重吗?我只是头晕而已。”居民郑伯说自己这几天头晕,却自认为病因是“上火”,而不是“高血压”,可当医生为他量了血压后,他吓了一跳:“200多!”医生无奈地说:“阿伯,你再不降压,很快就要爆血管了!”一个简单的高血压,却往往因患者的“不上心”,差点酿成大病。
10月8日是第22个“全国高血压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举行主题宣传活动,包括专家授课、义诊咨询,免费测量血压、心率以及发放高血压防控知识小册子等。专家呼吁,18岁及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据介绍,国家慢病中心研究显示高血压、吸烟、高盐饮食和户外空气污染,是当前我国死亡人数和寿命损失的前四大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第一关就是测量血压、知晓自身血压。本次高血压日的宣传主题是“18岁以上知晓血压”,以促进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为重点,开展高血压防治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指导群众做好自我血压管理,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管理科主任徐健建议,18岁及以上成年人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高血压的高危人群,包括正常高值血压、肥胖、摄盐过多、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经常测量血压。有条件的老年人,应在家中定期自测血压,以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
据悉,深圳目前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发挥社康机构作为市民卫生健康服务大平台的基层网底作用,引导居民主动参与慢病管理。接下来,我市将高血压随访与门诊结合,一次门诊解决两个问题,让患者在诊前统一测量血压,随访采集数据精简、结构化。通过合理、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措施,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患者早死率。
知多点: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提倡使用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有规律的家庭血压测量。家庭血压测量值判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血压读数≥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二、高血压的流行与危害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目前全国现有高血压患者2.7亿。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三、定期测量血压
1.18岁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至少每年测量1次血压,关注血压变化。
2.超重或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长期饮酒、长期精神紧张、体力活动不足等高血压高危人群和血压为正常高值者(120~139/80~89mmHg),经常测量血压。
3.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4.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5.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四、高血压的预防
1.坚持运动:经常性的身体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
2.限制食盐摄入: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
3.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限量使用烹调油,多吃蔬菜和水果。
4.少吃快餐:尽量在家中就餐,可利于控制脂肪、盐和糖的摄入量。
5.戒烟:吸烟有害健康,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五、高血压的治疗
1.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和规律服用降压药,降压治疗要达标。
2.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80岁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冠心病患者的舒张压低至60mmHg者应谨慎降压。
3.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不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不能用保健品、保健理疗或食疗替代降压药治疗。
4.大多数高血压是可以控制的,控制不佳者应及时就医。
六、高血压管理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及随访管理。国家已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认真遵医嘱服药,经常测量血压和复诊,降低心脑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