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区迈向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赖飞扬 何鹏德/文 通讯员 林凯 管强/图
2019-10-01 17:13

光明区是深圳西北部一块形如钻石的热土,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的光明科学城,就布局在这里。

聚焦光明,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正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大地上喷薄崛起。

2018年9月19日,光明行政区正式挂牌成立,光明的发展翻开了全新的一页,进入全方位建设的新征程和快车道。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星夜兼程、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硕果累累。一年来,光明区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奋斗目标,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医院、道路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明小镇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接下来,光明区将把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与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要发挥主阵地中的主阵地作用,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紧盯完成全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切实当好深圳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的“蓄水池”;聚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光明区优化营商环境57条措施;突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将治水提质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年底前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守好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光明力量。

在历史的节点上回望来路,2018年是光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跌荡起伏又令人难忘: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光明区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质量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3%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达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

2019年以来,光明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857家增加到1192家,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0%增长,居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达28.3%,居全市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全市排名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居全市第三。

一年以来,光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逐步提高,战略路径不断明晰——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光明区全力推进科学城规划建设,高起点做好统筹规划,配合开展科学城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等的编制工作,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结构保障,成立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并下设规划政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开发建设、人才引进、创新体系共6个专责小组。出台“八个科学+“工作方案,印发《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019年工作方案》,围绕“八个科学+”推动35个方面148项任务落实。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深圳湾实验室已明确在光明区落户,将实现光明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零突破。成功筹建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经广东省工信厅认定为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实现了光明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零突破。

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光明区“1+4+N”政策体系,围绕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普惠性政策,并对生物与生命健康等重点发展产业出台专项政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光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街道经济服务工作考评等工作机制,出台《光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19光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首届中意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峰会等大型活动,大疆等重点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赣深高铁(光明段)动工建设,外环高速光明段完成近70%。光明城站设计概念方案出炉。科学大道4条区内主要道路投入建设。城市品质逐步提升:加快打造公园之区,新建公园32个,46个城中村治理被评优秀项目,获得逾16亿元的奖励资金。完成14条黑臭水体、50个小微黑臭水体整治。污染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下降34.2%。

群众福祉持续提升。优化提升教育资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栋建筑主体已封顶,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加快筹建;推进4所新建、1所改扩建的中小学校区建设工程,全年新增10440个务教育公办学位。着力打造医疗高地:托马斯•林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落地中山七院;光明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投入运营,深圳市安宁疗护试点正式实施,广东省社区医院试点正式启动。推动文体惠民工程:深圳科技馆(新馆)落户光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融媒体中心光明区融媒体中心日前已正式挂牌运作。

砥砺奋进,精彩前行。光明区将全力提升光明科学城发展能级: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加快科学城启动区建设。全力培育产业发展动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与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加快引进优质企业。全力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光明中心区、光明凤凰城、光明小镇等重点片区建设。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赖飞扬 何鹏德/文 通讯员 林凯 管强/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