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奋力谱写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新篇章
王奋强 杨许发 文/图
2022-04-18 08:41

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光明未来可期;作为深圳决胜长远的关键板块,光明重任在肩;作为一片朝气蓬勃的创业热土,光明势头正劲。

4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深圳市光明区第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吹响了光明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奋力谱写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集结号。

踔厉奋发的光明,以勇气担当大任,以进取决胜未来!

工作成绩:接续奋斗迈出坚实步伐的2021年

建成全市首个区级党史馆。全市率先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1+4”方案,高质量完成79项民生实事。党员区领导带头讲党课39场次,开展“百名青年讲党史、千名书记办实事、万名党员在身边”等各类活动5835次,学党史、听党话、跟党走的氛围更加浓厚。

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合成生物领域专项扶持政策。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2个大科学装置和综合粒子设施首栋建筑完成土建主体建设。国家环保产品质检中心等6个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投入运营。

全市率先出台高颜值城区建设标准。土地整备考核连续6年排名全市第一。虹桥公园成为2021年春节期间全国十大热门景点。全区河流水质整体达到近20年来最佳水平。

GDP增长12.9%,增速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1.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口径税收增速全市第一。

全年新增公办学位10440个。开工建设公共住房7916套、供应3289套,市考核区安居工程任务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白花社区获评全市唯一一个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获评“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荣誉。

打造全国首个区级工会劳动领域风险隐患预警处置体系。全市率先建立区级互联网公证处、首创社区法律顾问“1+1+N”服务模式。全市首创小散工程“扫码备案、智慧纳管”平台。

全市率先揭牌综合改革示范点项目8个,实施区级重点改革项目26个,形成制度性成果30余项。“楼上创新、楼下创业”综合体模式成为国家发改委推广的创新举措。

推出全市首个掌上理论学习平台“理响光明”,“科学城之声”新闻发布厅正式揭牌。精心策划“十大攻坚克难”等系列主题宣传。14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央媒刊登稿件200余篇。涌现出“全国最美信访干部”“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等一批先进典型。

全市首创区级疫情防控大数据系统,实现24小时落地核查率、核酸检测率、数据匹配率“3个100%”。超额完成市下达疫苗接种任务,各项接种指标在全市排名靠前,3-11岁人群全程接种率全市排名第一。

发展华章: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

光明区委书记、区长蔡颖指出:当前必须集中力量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创新人才集聚地,绘就独具光明魅力的发展华章。

——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推动光明科学城创新能级实现新提升

着力完善光明科学城发展机制。推动出台《深圳经济特区光明科学城发展促进条例》,建立健全光明科学城科技创新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上级授权支持、市级政策促进、立法统筹保障的良好政策环境。推动光明科学城开发建设运营主体实体化运作,高效推进大科学装置群“投建运转”。推动出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提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水平。

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推动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等关键设备、科研平台入驻启动,力争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精准医学影像等开工建设。

大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组织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力争将合成生物国际大科学计划纳入深圳市向科技部重点推荐名单。支持科研机构牵头或参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主动承接省市重点技术攻关项目。聚焦信息、生命、新材料三大主攻方向,发布光明科学城重大科技攻关榜单,推动科研机构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努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努力营造活力迸发的创新生态。形成一流创新激励,确立科学家在研究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建立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代表作评价制度,形成稳定支持长期研究、鼓励原始创新的制度环境。

——打造科研经济先行地,构建科研经济引领型“3+2+3”现代产业新体系

锚定科研经济新赛道。出台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合成生物产业集聚地。布局发展脑科学产业,加快形成脑科学产业集聚发展态势。提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发挥深圳湾实验室科研优势,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小试基地等创新成果外溢转化平台,引导资本赋能早期科研项目和中小型科创企业,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培育科创配套服务业。出台支持科技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高标准规划打造光明科学城科技金融大厦,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地区性总部和区域性营业机构。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聚焦软件信息服务、技术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交易等领域,研究出台专项规划和政策,布局建设光明科技信息服务业园区,引进一批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和龙头企业。

做强三大优势产业集群。做强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发挥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高世代面板产业配套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集聚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提升产业链各环节附加值,打造千亿级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发挥贝特瑞、欣旺达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龙头企业新产能扩产、新板块发展,打造“总部+研发+灯塔工厂”发展新模式。做强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培育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全力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中试产线等项目落地,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生态。

全域统筹强化空间保障。实施“5+8”连片产业用地整备攻坚战,逐步释放一批10万平方米级连片产业净地,全年释放连片产业用地不少于90万平方米。实施连片老旧园区综合提升攻坚战。聚焦合成生物、生物医药等6个领域,打造光明云谷一期、恒泰裕华南医谷等10大特色产业园区。

瞄准一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以“乙方思维”优化涉企服务体系,重构区、街道、社区三级领导班子挂点服务企业机制,形成服务闭环。实施净地供应政策,提前做好管线迁改、道路拉通等工作,推动企业“拿地即开工”。应用区域环评成果,实现装置集聚区和产业转化区90%以上建设项目豁免环评手续。

——打造创新人才集聚地,增创城市竞争新优势

靶向引进科学城建设高精尖缺人才。聚焦科研、产业需求,构建灵活开放、便捷高效的引才机制,“一事一议”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专项行动,加大博士后站点等人才培养载体平台建设力度,长期稳定支持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成绩且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实施“揭榜挂帅”机制,招募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服务科研经济发展,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家、卓越工程师和科技服务人才。科技型企业家突出成长度,“一对一”对接引育,给予资金、空间、金融等支持,助力科技型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培育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

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脑模拟与脑解析、合成生物研究平台大科学装置。

推出光明人才无忧政策。实施“住房无忧”行动,为驻区高校或科研机构人才及持有“人才码”的高层次人才,优先安排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短期来光明的科研人员提供拎包入住的短租服务,为高端人才定制配租方案。实施“教育无忧”行动,在科研院校、企业集聚区域兴办普惠性托育机构,引进国际化学校,围绕“一切为了孩子”专题推出一批民生实事,让孩子们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创新科学课程,享受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实施“生活无忧”行动,让各类人才畅享医疗、子女入学、融资对接等绿色通道体验,解决后顾之忧。

打造高品质科学家园。规划建设“科学家谷”,依山就势打造集开放交流、创意研修、科普文艺于一体的新型国际人才服务中心,在山水之间打造人才互动社交空间。依托左岸科技公园先行打造“科学家的家”概念展示中心。匠心打造“创新街区”,以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片区和长圳片区为试点,集中布局创新孵化、创意社交、休闲聚会、公共艺术等综合空间,形成“创想、创新、创业”的知识经济共同体,打造有生活、有温度、有品质的国际化创新街区。精心建设“人才社区”,对标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标准,采用改造城中村、提升保障房等方式,以绣花功夫打造圳美新村、合水口花园等9个人才汇聚、生态优美的高品质生活区。

蓝图绘就的光明,就是一艘驶向未来的科学方舟,正劈波斩浪,无畏前行!

(原标题《原始创新策源地 科研经济先行地 创新人才集聚地》)

编辑 特区报-王子烨审读 刘春生审核 特区报-张雪松,编辑-范锦桦(客户端)
(作者:王奋强 杨许发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