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成立一年来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
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赖飞扬 李珊/文 通讯员 刘南/图
2019-09-30 21:48

光明科学城“一心两区,绿环萦绕”总体空间结构

砥砺奋进,精彩前行。

9月19日,是光明行区正式成立一周年,光明区“一周年再出发”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媒体记者、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了活动。

2018年9月19日,光明行政区正式挂牌成立,光明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进入全方位建设的新征程和快车道。回首过去一年,全区上下团结一心、星夜兼程、埋头苦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硕果累累。一年来,光明区紧紧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奋斗目标,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学校、医院、道路等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光明小镇国际半程马拉松等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辖区群众的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

接下来,光明区将把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与抓好当前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要发挥主阵地中的主阵地作用,继续举全区之力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紧盯完成全年8%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切实当好深圳实体经济特别是高端制造的“蓄水池”;聚焦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入落实光明区优化营商环境57条措施;突出聚焦生态文明建设,将治水提质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年底前全域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守好生态红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成效,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贡献光明力量。

中央公园规划效果图

光明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回望2018年,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光明区经济平稳增长,经济质量持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3%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达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1%,居全市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

2019年以来,光明区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8年的857家增加到1192家,经济增长“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进”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8.0%增长,居全市第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幅达28.3%,居全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全市排名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居全市第三。

一年以来,光明区发展的战略定位逐步提高,战略路径不断明晰——打造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

光明区全力推进科学城规划建设,高起点做好统筹规划,配合开展科学城总体规划、空间规划等的编制工作,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强化组织结构保障,成立科学城建设指挥部,并下设规划政策、空间规划、土地整备、开发建设、人才引进、创新体系共6个专责小组。出台“八个科学+“工作方案,印发《光明区推进光明科学城建设2019年工作方案》,围绕“八个科学+”推动35个方面148项任务落实。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深圳湾实验室已明确在光明区落户,将实现光明区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零突破。成功筹建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经广东省工信厅认定为广东省石墨烯创新中心,实现了光明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零突破。

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制定完善光明区“1+4+N”政策体系,围绕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普惠性政策,并对生物与生命健康等重点发展产业出台专项政策。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出台《光明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领导挂点服务企业、街道经济服务工作考评等工作机制,出台《光明区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产业质量不断提升:成功举办2019光明区投资环境推介会、首届中意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峰会等大型活动,大疆等重点产业项目顺利落地。

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赣深高铁(光明段)动工建设,外环高速光明段完成近70%。光明城站设计概念方案出炉。科学大道4条区内主要道路投入建设。城市品质逐步提升:加快打造公园之区,新建公园32个,46个城中村治理被评优秀项目,获得逾16亿元的奖励资金。完成14条黑臭水体、50个小微黑臭水体整治。污染物PM2.5累计平均浓度下降34.2%。

群众福祉持续提升。优化提升教育资源: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首栋建筑主体已封顶,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加快筹建;推进4所新建、1所改扩建的中小学校区建设工程,全年新增10440座义务教育公办学位。着力打造医疗高地:托马斯•林达尔诺奖科学家实验室落地中山七院;光明区妇幼保健院正式投入运营,深圳市安宁疗护试点正式实施,广东省社区医院试点正式启动。推动文体惠民工程:深圳市科技馆落户光明,光明文化艺术中心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融媒体中心光明区融媒体中心日前已正式挂牌运作。

下一步,光明区将全力提升光明科学城发展能级:加快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光明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加快科学城启动区建设。全力培育产业发展动能: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与生命健康等重点方向,加快引进优质企业。全力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推进光明中心区、光明凤凰城、光明小镇等重点片区建设。全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障机制,提升教育公共服务均衡化水平。

光明北规划效果图

完善“1+4+N”政策体系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夯实区域产业和基础,光明区聚焦空间、人才、资金等核心要素,聚焦企业的痛点难点,“精准施策”,制定完善了光明区“1+4+N”政策体系,拿出真金白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19日下午发布会上发布的《光明区支持招商引资的若干措施》,列明了包括落户奖励、产业空间支持、企业高管激励、产业链项目招商奖励、商业项目建设奖励、项目引荐奖励等在内的六大板块的详细内容。

其中落户奖励一项标明,头部企业,包括世界500强全球总部、区域总部或功能总部, 中国500强总部,营收50亿元或财力贡献3亿元以上的企业,落户光明的,最高给予5000万元奖励。骨干企业,包括营收30亿元或财力贡献1.8亿元以上、营收10亿元或财力贡献6000万元以上、境内主板上市、深圳市工业百强企业,落户光明最高给予800万元奖励。

在产业空间支持方面,光明区对辖区头部、骨干企业予以产业用地支持,单独供地;对中坚企业可采取联合拿地或先租后让。对辖区头部企业、骨干企业、中坚企业,予以15元/平方米的资金资助,资助面积为最高2万平方米,三年合计资助最高1080万元。

在对企业高管激励方面,光明区对头部、骨干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实行高管安置资助:最多补贴10个高管,每人60万元。高管贡献奖励(获得高管安置资助)按个人每年贡献的20%,每年最高奖励100万元,连续奖励3年。住房保障:重点协调安排。子女入学:重点协调安排。

在产业链项目招商奖励方面,光明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与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产业,具有产业链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按项目每年工业投资总额10%,连续两年给予累计最高1000万元资助;3年内财力贡献首次超过1500万元:按当年财力贡献5%,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在商业项目建设奖励方面,一是对高品质酒店资助:新建前两家投资总额5亿元的高品质酒店,分三年给予累计最高4000万元开办资助。二是对百货、超市开设奖励:对新开设的单体经营面积在5000平方米的知名连锁品牌百货或超市,给予最高150万元开办资助;同一知名连锁品牌在辖区内每开设3家连锁店,给予10万元奖励,最高50万元。三是对汽车品牌4S店建设资助:在辖区重点规划片区新开设的,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前5家每家500万元开办资助;第6至第10家每家400万元开办资助。

在项目引荐奖励方面,对招商合作机构每引进一家头部企业奖励200万元,引进一家骨干企业,奖励100万元。上述两项不设最高限额。引进一家中坚企业,奖励20万元,最高奖励200万元。引进一家“四上”企业,奖励10万元,最高奖励100万元。

《光明区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则涵盖了提升效益、转换引擎、释放空间、树立声誉、拓展市场等五大板块。

在提升效益方面,“小升规”奖励:对首次入库“四上”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高管团队奖励: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每增加2000万元,高管团队奖励20万元,单家企业最高奖励200万元;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年度营业收入每增加2000万元:高管团队奖励10万元,单家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

在转换引擎方面,对企业上市予以资助:拟境内首发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奖励100万元;获证监会正式受理奖励250万元;境外成功上市奖励200万元。

在技术改造资助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最高资助200万元;规下工业企业最高资助100万元。制造业服务平台建设资助:获得市级扶持计划资助的平台,最高配套资助100万元;获得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最高配套资助2000万元。

在释放空间方面,工业厂房建设奖励:按一级工业区块线厂房建设标准新建或改建的部分:每平方米资助500元,最高1000万元。

打造专业化特色园区奖励:经备案的专业化特色园根据集聚水平,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清退“散乱污危”企业奖励:厂房业主主动清退的,按实际清退面积每平方米奖励50元,最高100万元。

在树立声誉方面,一是品牌质量管理奖励:获得国家、省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最高奖励50万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权:最高奖励20万元;获得深圳市质量强市骨干企业等称号:最高奖励10万元。二是卓越绩效试点工程奖励:导入运行卓越绩效管理体系,经专家验收评审后评分在400分以上的前10家试点单位:每家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

在拓展市场方面,实行出口信用保险资助:对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按实际保费的49%资助,单个企业最高资助300万元;购买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全额保费资助;投保新兴市场政治风险及附加订单保险,全额保费资助。经贸活动资助:参加区年度重点经贸会展活动的企业或行业组织,每家年度最高资助50万元。行业协会服务活动资助:对具有带动作用的行业组织,开展经区备案助力会员单位开拓市场的服务活动,每个组织最高资助50万元。

交通网络布局图

光明区规划及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

当前,在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宏大背景之下,光明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绿色新城”“四城两区”,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历史进程中,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区政府签订《光明科学城规划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全力推进光明区规划体系构建和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构建。

光明作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主场,开放创新之城,人文宜居之城,绿色智慧之城正是此中要旨。“一心两区绿环萦绕”的空间格局已经精心勾勒完成,正一步步化为现实。

一心: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两区:装置集聚区、产业转化区;绿环萦绕:科学城蓝绿活力环。城市风貌则呈现出“北林,中城,南谷”的分布,北林-北部装置集聚区-科学山林,中城-中部光明中心区-乐活城区,南谷-南部产业转化区-共享智谷。光明中心区:科学城重要生活服务中心;商业、居住、大型公共服务和科学服务设施集中布局;国际化、高品质的居住生活环境。

据透露,光明科学城中心区作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目前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正面向全球开展国际咨询。

光明科学城中心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旨在面向全球征集最具创意、最能体现光明科学城特色、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城市设计理念和具有实操性的空间设计方案,实现科学城中心区“科学之都、湾区之芯、绿色之城”的总体目标。

描绘科学城中心区的发展愿景,探索科学城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研究科研人员需求相适应的各系统设计标准;提出具有地域特征和科学城特色的设计方案,挖掘中心区的自然生态特色和历史人文特征,建立面向未来、秩序清晰、弹性发展的整体空间框架,示范未来科学城中心区的空间品质和工作生活方式;探索对接实施的全流程精细化的管控方法和路径,明确中心区的建设时序指引,提供能引导更新和指导下步实施的管控要求。

其目标是创建新一代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国际范例,以国际标准营造高品质的空间环境,凸显科研、科教、文化等核心功能,彰显光明空间特色,营造都市文化魅力,营造现代科技形象,示范具有现代国际风范的都市风貌。建设二十一世纪科技创新战略服务高地,光明科学城是国家推动科技强国战略的南部核心引擎,深圳市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打造既符合国家战略又服务于深圳科技创新需求的价值体系,推动在研究、科技、文化等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开放创新、合作发展的新高地。树立新时代湾区绿色智慧可持续发展标杆,绿色、生态是光明作为湾区绿色都市示范区的恒久主题。关注以人文本、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技术创新,结合中心区城市设计系统构建和重点片区详细设计的要求,综合运用生态设计的手法使城市功能与山、水、林、湖等生态系统有机链接,实现自然与城市的共生共荣,构建韧性的生态框架。

光明区发布实施产业空间拓展1.0计划和2.0计划

近年来,光明区土地整备成果累现,业绩突出,连续4年超额完成任务,4年累计移交入库15.6平方公里。轨道6号线、外环高速公路、中山大学、红坳村整村搬迁、光明科学城启动区、赣深高铁光明区段的土地整备,化为一段段令人称羡的传奇。

其中,光明科学城启动区,仅用22天就完成了启动区1.8平方公里土地整备的全部签约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房屋清拆、土地平整。

赣深高铁光明段,仅用15天完成赣深高铁光明段征收签约及用地移交工作。光明中心区,仅用25天完成光明中心区楼村片区2.9平方公里土地整备100%签约;大科学装置核心区/光明城站周边区域,公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5平方公里和凤凰光明城站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开展,截止8月底,公明大科学装置核心区近3平方公里土地已具备入库条件。

光明区9月19日发布了光明科学城空间拓展1.0计划显示:五大片区较大面积产业空间:494公顷的光明科学城核心大装置区;182公顷的光明科学城(启动区);114公顷的李松蓢产业整备片区;304公顷的光明中心区;199公顷的凤凰牛场周边地块。

在势如破竹的土地整备业绩之下,光明区又推出了光明区原公明片区产业空间拓展2.0计划。

这一计划推出的背景是,当前,全市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各行各业全面发力。光明区作为后发优势地区,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大潮中,既面临重大挑战,更面临重大历史机遇。光明区大部分建设用地均为建成区,“三旧”用地较多,具有较大的土地二次开发潜力。

为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超车、又快又好地推行高质量发展路线,光明区必须盘活低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突破并解决存量土地、产业空间、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深度整合并集中释放更多连片产业空间,推动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吸引更多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项目落户光明。

计划概况阐明,现状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低、土地开发利用率低。

主要集中在马田街道钟表基地周边片区、马田街道内衣基地周边片区,公明街道西田公园周边片区、公明街道足球学校周边片区,玉塘街道模具基地周边片区、玉塘街道长圳车辆段周边片区。

计划目标是,优先保障产业空间原则、优先落实公共配套原则、发挥政策组合优势原则、利益平衡多方共赢原则,加快推进较大面积产业空间落地实施。

实施路径是,打好“利益统筹+土地整备+城市更新”政策“组合拳”。利益统筹,充分释放利益统筹政策红利,激发社区参与实施利益统筹项目的积极性,全面盘活社区土地资源。土地整备,通过常规土地整备方式,落实公共配套用地,加速补齐光明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短板”。城市更新,引入优质开发企业,推动社区城市更新项目落地实施,实现社区经济转型发展。

光明区原公明片区产业空间拓展2.0计划的目标是,政府、社区及相关权益人多方共赢:政府层面,预计投入土地整备资金137亿元。收储土地468公顷(占比68%),其中公益性设施用地为320公顷。预计规划产业空间540万㎡,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1万个。社区层面,留用及开发土地220公顷(占比32%),其中工业183公顷,商住37公顷。预计规划产业空间960万㎡,预计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企业层面,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释放连片产业发展用地共68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315公顷,配套商住用地53公顷,公益性设施用地320公顷,预计可释放规划产业空间1500万㎡,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

见习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王奋强 通讯员 赖飞扬 李珊/文 通讯员 刘南/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