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指导,深圳报业集团、罗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罗湖区环卫机运队联合主办的罗湖区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在深圳市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启动。
活动在翠竹外国语实验学校老师同学们自编自导、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舞台剧中拉开帷幕。孩子们通过垃圾分类知识讲解、垃圾分类大型游戏、趣分类运输接力赛、趣分类急速60秒等形式,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学习了垃圾分类知识。近三年来,该校大力推行牛奶盒清洗回收活动,参与学生总人数3032人,总时长1148小时,带动了324个家庭家长参与,回收利乐包19万余个,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趣味诠释了垃圾分类的意义。
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指出,如何进一步提高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不仅是政府需要高度重视、全力解决,更为重要的是促进民众形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环保习惯。
据了解,自2017年强制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以来,为切实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罗湖区以健全完善九大垃圾分流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垃圾分类宣传督导体系、构建责任体系为目标,扎实有效地推进全区的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区505个物业小区(含城中村)、79所中小学、119个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184个物业小区建成垃圾分类3.0模式,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到50%。全区日产垃圾量1500吨,日均分流分类处理量约196.4吨,垃圾分类减量化达13%。
据悉,2019年,罗湖区已全面开展学校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实践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纳入全区各类院校、幼儿园教育发展规划,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德育教学内容;督促院校、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社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今年上半年,罗湖区着重推动79所中小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达到100%。
接下来,罗湖区将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针对低幼年龄孩子开展幼儿绘本看分类系列活动、在小学开展趣味游园活动、在中学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等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趣味宣教活动。为更好地推进校园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罗湖区将启动蒲公英讲师培养计划,通过线上H5、线下海报、街道推荐、社区报名、校园老师发展等方式进行初步志愿者招募,培养30名种子讲师,结合罗湖区垃圾分类进校园系列活动,组织蒲公英讲师前往学校开展垃圾分类“微课堂”主题教育,让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 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