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港澳台青年实习(就业)服务”提供实习岗位788个

读特记者 张智伟 文/图
2019-09-27 17:35
摘要

日前,“前海港澳台青年实习(就业)服务”香港交流专场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大楼V座1201完美落下帷幕。

日前,“前海港澳台青年实习(就业)服务”香港交流专场在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大楼V座1201完美落下帷幕。这意味着由前海管理局香港处指导,前海国际人才服务中心整体承办的“前海港澳台青年实习(就业)服务”项目圆满落幕。

据悉,该项目历时10个月,共组织发动腾讯、万科、金蝶、博时资本等前海企业82家,提供实习岗位788个,组织实习生98人,开展各类参观、交流、调研活动16次,此外,活动组织方还不断“转换身份”,精心为实习生设计了各类“特色”服务。

在此次活动中,为加快实习生环境适应、促进文化交流,前海人才中心组织实习生参观了“大潮起珠江”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人才公园及前海展厅,乘船登孖洲岛参观友联船厂,走进东江集团、BEE PLUS联合办公空间、奥比中光科技等十余家深圳知名企业。值得一提的是,实习生们参观南山图书馆,参与的图书馆志愿者体验服务,通过文化志愿者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情感上的联系。

香港教育大学大三学生刘健宇在深圳一家专业服务业企业实习了5周,在没有参与本次实习项目前,他认为深圳是一个周末假期用来休闲生活场所,可体验实惠美食,采购相对便宜的生活用品等的地方。参与实习后,“了解并深入接触到较多企业,在实习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更多优质企业及就业、创业机会。后续会考虑来前海创业、就业。”刘健宇说。

开展咨询制定手册,开拓实习“管家式”服务

本次参与实习项目的学生为100%港籍青年,以大二为主,实习生初来前海,对工作及交流习惯、环境不了解,前海人才中心贴心积极与高校、社会组织构建联系,设定专业的实习生及项目咨询平台,通过微信群、邮箱、电话、现场等形式提供管家式咨询服务。

来深后,为港籍青年量身制定全方位实习指导手册。手册中的实习锦囊详细介绍工作技巧及注意事项,帮助实习生迅速进入职场角色,避开工作“那些坑”;此外,还有实习生必备APP清单,详细介绍了“微信、公共交通小程序、美团、大众点评”等近十个高频实用的软件,从安装到使用,均可通过这本“百科全书”寻到答案。

主办方多次赴港组织“港澳台高校学生前海企业实习项目”推广会暨互动交流活动,活动邀请了来自港大、理工、港中文等多所高校的近100名在校学生,现场分享了前海企业实习生项目、前海企业招聘行活动,讲解了《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及申报指南。帮助实习生发现创业、就业机会的“快速通道”。

活动还邀请投行、金融公司、创业企业的三位讲师,通过自身职业生涯的体验分享,指导现场学生“发现”就业机会。此外,“香不香港”的创始人陈尧星讲述了他从香港理工大学毕业后的创业故事,分享了创业上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场学生“深度剖析”创业技巧。

开展数据化管理,转型“研究员”身份

为了解实习生的实习现状及需求,针对活动开展了11次调研活动,共收集精准信息59条、深度访谈50人次,更全面获悉港籍实习生在前海实习情况的全景。

通过数据采集梳理,初步梳理出前海实习生的轮廓“数据”。如实习生对于企业及岗位的选择倾向,实习成效的感悟等,为进一步提升实习生在前海企业及产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本价值、增加人力资本存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实习体验让香港学生有了更客观独立的认识和判断。

经过企业参观、文化交流等活动,实习生之间的沟通及联系变得更为频繁,港籍学生通过亲身实习,通过真实状况去解读实质情况,实习生有了更客观独立的认识和判断。近九成实习生表示喜欢上了生机勃勃的深圳,表达毕业后会考虑来深寻求发展机会。

该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前海与香港人才的自由流动,为香港青年从“职场新人”理念中融入更多文化契合因子,为深港合作及交流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张智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