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法院:积极探索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审判机制
读特记者 马培贵 通讯员 刘畅/文 记者 何龙/图
2019-09-27 08:49

普通法思维培训班上,香港特别行政区资深大律师梁定邦讲授普通法历史与文化。

香港特区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一行到访前海法院。

港籍调解员帮助尼日利亚籍当事人解决纠纷。

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是建立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新型法院,除管辖本辖区内第一审民商事案件和执行案件,还集中管辖深圳市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近年来,前海法院立足区域优势,坚持平等保护、意思自治等法治理念,致力于构建公正、高效、权威、开放的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审判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助力前海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建设兼容并蓄的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机制 增强外企投资前海的信心

2016年11月,在港籍陪审员和调解员罗伟雄的主持下,前海法院首个适用香港法的案件审结,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被媒体评价为“前海法治‘一小步’,推动企业信心‘一大步’”。该案当事人、香港东亚银行的代理律师王焯杰依然记得案件审理的过程:“该案各方当事人在交易时约定适用香港法解决纠纷。前海法院受理本案之初,被告在司法管辖权、法律适用等方面有些异议。在后来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了解到,前海法院有一套系统的保障当事人选择适用域外法的机制,而且本案合议庭成员有熟悉香港法律和交易习惯、调解经验丰富的港籍陪审员,被告的疑虑也就消除了。本案在港籍陪审员的主持下达成和解协议,并经前海法院依法确认后顺利履行。” 王焯杰表示, “本案的处理结果,不但符合各方当事人选择适用香港法解决争议的预期,也符合当事人希望快速解决纠纷的需求。案件的处理结果让当事人直观地感受到前海法院是平等保护、自信开放、阳光透明的自贸区法院,增强了商事主体投资前海的信心。”

前海法院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在前海设立的“最高人民法院港澳台和外国法律查明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域外法查明与适用研究的前沿功能,先后制定《域外法查明办法》《适用域外法案件裁判指引》《关于审理民商事案件正确认定涉港因素的裁判指引》等制度,建立了系统完备的域外法律查明与适用机制,确保域外法在前海法院“查得明、用得准”。截至2019年8月,共有52件案件适用域外法审理,其中,已适用香港法调解成功案件12件、判决22件。

域外法查明与适用体系建立,只是前海法院推进涉外涉港澳台审判机制改革的内容之一。2017年5月,前海法院制定《关于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及工作指引》,充分遵循平等保护、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等国际商事通行的原则和裁判理念,推进6个方面27项改革,其中,港籍陪审员制度、当事人转交送达机制、胜诉方承担败诉方律师费等改革创新收到了明显成效。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3994号提案的答复》中,肯定了前海法院对胜诉方承担败诉方律师费的创新和司法实践探索。

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判机制改革措施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前海法院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审理质效。统计显示,前海法院集中管辖深圳市辖区内第一审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之后,涉外涉港澳台商事案件审结平均时间从之前的17.2个月缩短为9.6个月,审判效率提升近50%。

联动香港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服务“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

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是设立在前海法院、专门负责国际商事纠纷调解的平台。中心与30多家域内外调解和仲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聘任了77名外籍和港澳台籍调解员。截至2019年8月,前海法院外籍和港澳台籍调解员已经成功调解案件569件,为域内外商事主体提供便捷高效权威的纠纷化解服务。

“诉调对接中心的外籍和港澳台籍调解员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跨境调解工作中。” 前海法院分管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的副院长叶青介绍说,根据当事人的意愿,可以选定法院为调解地点,通常采取“港籍调解员+内地调解员”联合调解模式。“我们尊重当事人对调解地点的选择,当事人可以把调解地点选在前海法院以外的其他地方,甚至在境外。如我参加审理的一件涉港商事合同纠纷案件,双方当事人都是香港人,都有调解的意愿。我们就委托港籍调解员在香港促成和解,最后对调解书进行确认,跨境调解模式得到成功尝试。”前海法院还尝试在线调解新模式。例如,有一件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一方当事人在深圳,另一方当事人在天津。前海法院与合作单位开展线上调解,由合作单位的印度籍调解员远程主持,成功调解。

港籍律师调解员石美云是北京融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常驻前海法院的工作人员,每周有5天在前海法院值班。“我记忆最深刻的一个案件,是帮助一位尼日利亚籍当事人解决商事纠纷。这位尼日利亚籍当事人因为货物买卖和深圳的一家公司发生纠纷,三年都没能解决。我用英文和他沟通,并且联系到了对方当事人。通过了解双方的纠纷起因、解纷需求,我用三天时间化解了他们的纠纷。” 石美云说,通过自己的工作,能够帮助从世界各地来前海的人,为他们建一个安全安心的后盾。每当看到当事人在微信里表达感谢的语句,她感到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也很有成就感。

在充分体现粤港澳各地的参与度和话语权的基础上,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健全跨境商事调解规则,制定《前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诉调对接中心调解规则》和实务指引,推动形成标准统一、平等保护、共同接受的符合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调解规则。中心还搭建“一带一路”法律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带一路”沿线31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查询以及法律专家在线咨询服务,提升纠纷化解的便捷度。2016年至2019年8月诉调对接中心共成功调解案件3156件,调解成功率达39.1%。前海法院商事调解经验,还入选最高法院《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五)》,在全国法院推广。

加强国际区际司法交流合作 提升司法人员国际化视野与审判能力

前海合作区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区域,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战略支点,也是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桥头堡”,聚焦了其他国家和地区观察中国发展的目光。

前海管理局法治处主任寻锴认为,基于前海合作区与自贸片区在我国的特殊区位优势,前海法院也是对外展示社会主义司法文明成果的重要窗口。这几年,前海法院在前海合作区党工委领导下,在他们上级法院的指导下,推进常态化的国际区际司法交流合作。比如一年一度的“前海法智论坛”“商事调解论坛”,聚集了很多法律界专家学者,为前海、为深圳的司法合作建言献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前海法院还紧紧围绕深港合作这个主题,和香港法律界开展的深度合作。香港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前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香港律政司司长郑若骅、大律师工会前主席林定国等等香港司法界的代表性人物都来过前海法院。还有来自英国、迪拜等国家的司法专业人士到访前海法院。这对于展示我们前海法治示范区的建设成效有重要的意义。

前海法院立足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升司法人员的国际化视野与审判能力。组织开展10期“普通法裁判实务培训班”,邀请香港法律专家学者、退休法官、律师等讲授普通法裁判实务,共300余人次参加培训;开展“模拟法庭”,邀请香港资深大律师为司法人员讲授香港域外法律查明与适用等经验。组织司法人员赴香港法院进行司法交流,参加跨境商业争议解决研讨会,到香港高校学习培训,到捷克、德国等国家开展司法交流等,增强法官对域外法的理解,提升涉外涉港澳台商事审判水平。

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马培贵 通讯员 刘畅/文 记者 何龙/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