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钢构首个海外制造厂正式投产,年产能8000吨
​读特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黄银 沈希栋
2019-09-22 17:50

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10:30,阿尔及利亚Bouira省Habicare工业园内,中国建筑首个海外钢结构制造厂——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进行下料机点火,意味着这座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建钢构有限公司第六个钢结构制造基地,设计年产能8000吨,将为非洲及地中海沿岸区域提供钢结构设计、制造、安装整体解决方案。它的正式投产运营,标志着中建钢构在完成国内五大钢结构制造基地的布局之后,开启了海外属地化制造的新征程。中建钢构国际化发展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从计划合作到试运营不到1年完成

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占地约7000平方米,生产构件以轻、中型钢结构为主。可加工焊接型钢、热轧H型、圆管、埋件等各类构件,产品适用于公共建筑、酒店住宅、工业厂房等多个领域。

早在2018年6月,中建钢构与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建钢构提供设备物资等硬件,并选派专业团队进驻管理;中建阿尔及利亚公司提供场地出租,共享当地经营资质,共同合作建设制造厂。

厂房改造进入构件安装环节时,遇到了当地设备资源短缺难题。阿尔及利亚工业生产能力较弱,多数工业物资依赖进口,国内还没有一家钢铁厂。很多在国内常见的生产物资却被当地人待价而沽,要租赁一台合适的叉车实属不易。在衡量从国内调配叉车的成本后,制造厂团队急中生智,制定专项方案,决定在4米高的胎架上加装电动葫芦,并固定胎架底与叉车,组装成一个简易的“叉车吊机”,安装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依靠这种“土”办法,一周内完成了56根钢柱的安装任务。

经过5个月紧锣密鼓的改造升级,制造厂旧貌换新颜,在今年4月,制造厂开始投产试运营。

中国师傅“手把手” 为当地培养技能工人

阿尔及利亚要求外企在当地必须招聘不少于自有员工三倍人数的本地工人,因此制造厂内有着不少的属地化员工。为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管理好属地化员工,制造厂团队付出了足够的耐心,“手把手”为当地培养技能工人。

起初,因为语言障碍等原因,属地化员工对制造厂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理解不深、执行不强,工作效率较低。制造厂团队为每一位属地化工人配备一位中国籍工人师傅,由于存在语言沟通障碍,“你画我猜”的场景经常在工厂上演。带领属地化工人操作时,中国师傅常常口手并用,“连说带比划”地教学。从简单的工作开始,保证属地化工人能够自己上手后,再逐步带他们接触更复杂的工作,让其在实操中不断熟悉、提高工作技能。

“师傅教一遍,本人做一遍,上手熟悉后再一起干。”就是靠着这种“师带徒”的工作机制,制造厂工人的整体技能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较大提升。制造厂团队还将国内相关的生产管理制度翻译成阿拉伯语并绘成形象易懂的图册标语,在每周晨会上重复交底、宣贯。

在彼此的磨合中,属地化工人们的工作愈发娴熟,他们对和自己民族不同、肤色不同的制造厂管理团队也愈发认同。

“Quelle bonne usine”(我们的工厂真棒)

一天,一名在职属地员工主动推荐自己的弟弟来工厂面试。来应聘的工人说,“我希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丽、高大。我觉得你们公司有这个实力,所以我来了”。

原来,制造厂团队会对面试成功的属地员工进行入职宣贯,播放法语版的企业宣传片等,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这名主动前来求职的工人就是在家听到了哥哥对中国企业的介绍而慕名前来的。

Hayet是制造厂属地化员工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建厂团队刚进驻工业园时招聘的属地秘书。精通英语、法语、阿拉伯语的她为建厂解决了很多属地难题。

“虽然每天很忙碌,但我从中国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提高,就更有干劲”,爱学习的Hayet总是穿梭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随着工厂的投产,Hayet的角色转变成属地化工人的小班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厂长司胜飞总会在每周晨会结束后带着Hayet再熟悉一遍车间的机器设备,再讲一次钢结构的制造流程。

如今,在制造厂的车间内,总能看到黄皮肤的中国工人带着两三名白皮肤的属地工人,在各个工位上流水作业、井然有序。他们的交流无需太多语言,一挥手势、一次示范、一句SAHUN(阿尔及利亚俗语:谢谢)就能将任务分配下去。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都在为建设阿尔及利亚而一起努力。

每月的第五个工作日,是制造厂最热闹,也是属地化员工们最开心的一天,因为这天是每月固定的工资发放日。当地工人们拿到工资时,总会说一句,“Quelle bonne usine”(我们的工厂真棒)。厂长司胜飞也总会回复一句,“Bon service”(你们也很棒) 。

中建钢构阿尔及利亚制造厂试运营以来,斩获了第一个制造项目——阿尔及利亚东方商业广场运动馆项目钢结构制造工程,并圆满完成履约。

中建钢构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制造厂的正式投产运营,中建钢构项目团队将继续深耕北非热土,让“中建蓝”在地中海畔展现最靓的色彩。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黄银 沈希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