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评 | 高学历月嫂,越多越好
读特评论员 赵强
2019-09-20 08:12

在广州一家月子会所,护理长黄利娴戴着口罩,穿一袭白大褂,温柔地在给一名新生儿喂奶——你可能很难想象,这位行业内的金牌月嫂拥有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学历。近日,有媒体记者走访发现月嫂行业正开始受到高学历人才追捧。有不少月嫂考五六个证,月入过万元。

一、高学历月嫂,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在起作用

其实,从数据来看,包括月嫂在内的家政从业人员的学历在逐年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但要说月嫂行业受到高学历人才“追捧”,恐怕还为时过早。

根据广州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诚信自律平台对79820名家政人员的调查发现,家政从业人员的学历有所提高,研究生有5人,本科生345人,占总人数0.4%,大专生和中专生3197人,占总人数4%,高中生9369人,占总人数11.8%,初中及以下66904人,占总人数83.8%。

抽样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人员学历有所提高。研究生从2017年1人增加至5人,本科生同比增加0.14个百分点,大专生、中专生同比分别增加0.1个百分点,小学生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可以看到,在家政行业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还是绝大多数,表明这仍是个就业门槛较低的行业。但高学历从业人员增速加快,低学历从业人员占比下降的趋势,说明我国的家政行业正在出现结构性变化。这一方面与国民教育水平普遍逐年提高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对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与家政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毋庸讳言,吸引高学历人才开始进入家政业的,首先是高薪。月入万元,对于月嫂来说,已是平常事,在不少大中城市,这应该只是月嫂的起薪。这个薪酬标准,已经大大超过了所谓的高学历起薪标准。最新行业数据显示,尽管较2018年同比提高7.5%,但2019年包括研究生、本科和大专在内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平均招聘薪资也仅为5610元。

对于喜欢自由的高学历人群来说,月嫂工作的灵活性赋予了他们一般工作享受不到的自由度,这也是吸引他们加入这个行业的一个理由。

但也有人会质疑,高学历当月嫂、干家政,尽管当事人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不怕屈就,可是对于社会来说,算不算大材小用,资源浪费了呢?或者说,既然现在要干月嫂,何不当初就干月嫂,何必上了大学再干?

这些发问,实际上是高学历从事月嫂等家政工作时要面临的社会压力。这压力来自社会,亲朋或者颇感难堪的家长。基于这一点,对于首先迈出这一步的高学历家政从业人员,要致以一定的敬意,给予鼓励。

很多时候,大学生们的就业观念已经顺时应势,发生了积极的改变,但在家庭与社会层面,一些陈旧的价值观却仍有市场,与个人选择产生冲突。

高学历拥有者向月嫂等家政行业转型,是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规律在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是就业人员根据自身的条件做出的主动选择。正是在市场调节与自我调适的双重作用下,劳动力市场拥有了更加符合自身需求的劳动力资源,而就业者也找到了自己相对满意的工作。这实际上是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一个典型案例,本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二、家政服务业是朝阳行业,需要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加入

月嫂的职业,看似简单,实际上却要“集厨艺、心理辅导、医护等多项技能于一身”,并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复杂的技能工作。相对于学历较低的从业人员来说,高学历的从业人员学习、掌握相关技能的速度与质量显然要好一些。因为紧缺,因为受到市场欢迎,所以相应的获取的酬劳要多一些,能吸引更多的高学历人才入行,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现在的人力资源市场,学历早已不再是决定薪资高低的唯一标准,高学历不等于高工资。智联招聘《2019年职业教育人才就业景气度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大专和中职人才的平均薪酬分别为7227元/月和5888元/月。而本科应届毕业生,有七成人签约月薪在6000元以下,4000元以下则占比高达36%。

数据显示的就业趋势是,技能型人才现在更受市场青睐,能取得更高的薪酬。月嫂行业开始受到高学历人才“追捧”,正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对于那些敢于尝试第一个吃螃蟹的高学历月嫂,是不是应该来一点掌声,她们对就业市场的敏感度与反应力都很高。

从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来看,家政行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中国家政服务业复合增长率达到25.9%,市场规模突破4400亿元。在相关服务刚需的支撑下,中国家政服务业市场进入了发展高潮期。可以说,家政行业是个朝阳行业,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高学历从业人员加入。

三、家政服务业发展,亟需社会观念发生改变

在国家层面,家政服务业也正受到鼓励与重视。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出台36条相关措施,俗称“家政36条”。家政“36条”指出,要增加家政服务有效供给。要采取综合支持措施,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家政企业,加大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工作力度等。

然而,与市场的火热需求以及政策的暖风频吹相较而言,在家政服务的相关教育领域,却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一方面,开设家政专业的学校很少;另一方面,在开设家政专业的学校里,招生遇冷。

有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设立家政学专业本科3年,没有招到一名学生,而国内最早设立本科家政学专业的吉林农业大学,首届招收的37名学生,基本全部是“服从专业调剂”而来,师资力量建设也很困难。

出现这种局面,说明仅有市场与政府一头热不行,还需要社会观念转变。学生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受到影响最大的是家长和社会评价。家长和社会对家政专业不再带着“有色眼镜”,认为家政行业是低人一等的职业,自然会加快家政人才的培养,跟上社会的需求。

现代社会,一个行业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观念的进步,也离不开那个领域职业教育的成熟。当我们的家政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后,就可能不必再问什么为何当初不去做月嫂。随着职业教育的深入,家政行业也必将导入规范、科学的轨道,经过系统的教育、学习,就不一定要去考五六个也不知道必要还是不必要的证书,月嫂行业证书泛滥的乱象也会自然消失。

编辑 张颖

(作者:读特评论员 赵强)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