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第“10+1”区 一张白纸“划”出最美画卷
读特记者 石义胜 邹呈娣 陆嘉妮/文 李星照 张 贵 左佛亮/图
2019-09-19 11:02

如果说一座新城的崛起如同一辆飞驰的动车,那么规划就是引领前行的轨道。作为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试验田,深圳第“10+1”区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下称深汕合作区)当如何做好规划这道必答题?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在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明确提出——“创新完善、探索推广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无疑为刚刚迈入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新时期的深汕合作区做好规划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

仅今年以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两次对深汕合作区做出批示,指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关注点,合作区要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坚持规划引领,坚持最高标准,坚持提质提效,全力推进全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处在起步爬坡的关键时期,希望你们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定决心、排除困难,切实把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

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图。

深圳市长陈如桂要求深汕合作区要坚持高标准高定位,规划引领、交通先行、生态为重,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加快人才集聚、产业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发展潜力,切实把深汕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努力打造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范例。

近两年,王伟中书记、陈如桂市长多次深入深汕合作区调研,并强调要高标准做好城市规划工作,为深汕合作区的发展引航定向。为此,深汕合作区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将做好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机遇,以闻鸡起舞的干劲,风雨无阻的冲劲,锲而不舍的韧劲,奋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粤东沿海经济带新中心、深圳自主创新拓展区、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智慧新城。

对标世界一流 精雕细琢新城中心区、滨海地区

深汕合作区地处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的连接点,拥有50.9公里滨海岸线,13公里优质、连续的沙滩和海滨浴场,海域面积1152平方公里,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其滨海地区滩、岛、湾、山、河、绿、城组合的资源要素优势显著,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

依海而生,向海而兴。8月中旬,深汕合作区管委会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出英雄帖——盛情邀请全球规划设计大咖参与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希冀通过对世界滨海地区发展经验的总结,对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的价值研判及自身条件的梳理,立足地域特色和潜力,提供兼具创新性与可操作性的城市设计方案与导则,谋划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发展路径与空间蓝图,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打造成为国际化的活力城区,新滨海都市的示范地区与滨海生态旅游名片。本次国际咨询评审结果公示后,通过资格预审并提交有效设计成果的6家设计机构可按最终排名获得相关费用。其中,第一名奖金及设计补偿费将共计500万元。按计划,今年12月14至15日,将召开方案评审会,16日将举办深汕合作区滨海地区发展论坛,论坛结束后,马上将公布国际咨询阶段最终结果。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其实,这已不是深汕合作区第一次开展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了。2018年6月,深汕合作区和市规土委(市海洋局)联合发布了新城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公告,来自全球各国的49家顶尖设计团队踊跃报名。经过预审会、现场踏勘、答疑会、评审会等层层选拔PK,加拿大USI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加拿大杰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最终以《共生绿都》的方案力挫群雄,摘得桂冠。

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规划引领。图为中心区概念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方案定标会。

“我们希望深汕合作区核心资源区域将建设成为一个基于多元化城市建构理念的新城市,包括多元的环境、多元的交通、多元的社群。”加拿大著名设计师米歇尔·匋克美在阐释《共生绿都》方案时表示,深汕合作区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带给他很多设计灵感,他相信这片沃土会诞生规划和建设的精品力作。

“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统筹考虑到了全要素管控,兼顾建设和保护,中心区《共生绿都》设计方案受到了各方好评。”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深汕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汕合作区是一片能给人以无限可能的崭新土地,他们期待此次滨海地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成果能够再次让人眼前一亮。

学习雄安 高标准制定城市总规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龙头和纲领。2018年7月27日至28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与深圳市规土委(市海洋局)召开《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纲要》专家咨询会,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原中规院院长李晓江等9名国内一流专家学者现场踏勘、把脉支招。9位专家团队成员分别来自城乡规划、生态环境、海洋、交通、建筑等各领域,部分专家为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班底成员。

专家们认为,深汕合作区自然环境山海兼备,要素多元,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背景下潜力巨大,其《纲要》的制定具有典型意义,期待深汕合作区为全国提供一个全新的质量样板。作为更加代表未来的城市,合作区要将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新城纲领性文件,学习国际一流城市规划理念,打造低碳城市样本,在聚集先进产业的同时,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我在参与雄安规划时提出了‘弹性规划’,深汕合作区的《纲要》也提到了‘单元弹性开发’的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孟建民院士建言时表示。

专家组组长李晓江在总结专家意见时表示,深汕合作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生事物和深圳全面建设管理的“飞地”,与雄安模式有相似之处。在新的历史时期,深汕合作区新一轮的规划发展需要进行更多的深度思考,要走出新路,成为深圳新的增长极,同时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兄弟城市协同发展。

除了盛情邀请参与雄安新区规划工作的部分专家学者“加盟”总体规划专家咨委会外,深汕合作区领导干部还借赴京精准招商之机,前往雄安新区认真学习其国家战略的规划编制先进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特别新城。

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明确了“一心两轴三带四组团”总体空间布局和“东南西北中”五大组团产业布局。其中,中心组团打造高端商务区和政务区、东部组团打造科教研发区和未来产业区、南部组团打造新兴海港商贸区和滨海生态旅游区、西部组团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北部组团打造康养度假区。规划到2020年,深汕合作区建设用地达到33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港产城融合的城市雏形。到2025年,建设用地达到70-8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60万-70万人,建成现代滨海新城主体框架。到2035年,建设用地达到14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按远期300万人口标准配置,建成一座中等规模的滨海城市。

谋定而后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深圳合作区坚持谋定而后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纳入深圳市第四版城市总规一同编制,形成深汕总规“1+10”成果体系。今年6月26日,深圳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深汕合作区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采取产业对接、交通互联、教育医疗资源共享等方式,辐射带动汕尾乃至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前不久,由深汕合作区主要领导谋划和决策的《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纲要》摘得深圳市第十八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深圳第“10+1”区加速崛起。图为鹅埠片区鸟瞰。

同时,深汕合作区基本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鹅埠、鲘门高铁站片区规划,中心区、东部、南部、西部、北部,五大组团空间规划,教育园区、中心政务区、鲘门机器人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此外还完成了包括深汕合作区综合交通规划、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教育城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政务区选址研究及概念规划、小漠湾文旅小镇概念规划、小漠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众多规划工作。

“小漠港区的规划非常系统,具有前瞻性,除了考虑港口自身定位外,也充分考虑到了临港片区商贸物流园、临港产业园以及陆域的大交通体系,体现了港产城的融合发展。”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生表示,充分学习借鉴深圳的规划设计经验,避免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产业是深汕合作区快速发展的根基,深汕合作区坚持高起点推进产业发展规划。瞄准打造深圳先进制造业承载区的目标,深度融入全市产业分工体系,合理布局五大组团产业空间,形成若干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完整产业链条。比如,在先进制造方面,大手笔规划了面积达13平方公里的深汕湾机器人小镇和深汕科技生态园等,吸引高新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在健康经济方面,依托山海湖田园一体的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小漠湾文旅小镇、赤石莲花山康养休闲谷等重点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度假一站式目的地。

“王伟中书记、陈如桂市长多次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把合作区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表示,当前,迈入深圳全面负责建设管理元年的深汕合作区,一定坚持“高端定位、规划引领”,在规划中统筹,在统筹中规划,按照一流标准提升深汕城市品质;一定坚持“基础先行、整体推进”,加快市政配套建设,夯实城市基础,为深汕插上腾飞的翅膀。在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平台带动、产城融合”发展思路的过程中,全区将扎实推进中心区总体城市设计和其他规划编制,完善各项控制性详规和重要区域的修建性详规,科学指导特别新城建设。全区正加速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尽快从“规划图”转变为“施工图”,从“施工图”转变为“竣工图”,进一步增强企业和群众的预期和信心,以城市的加快发展和品质的加快提升,凝聚共识、鼓舞斗志,汇聚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强大合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贡献深汕力量。

引才聚才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作为深圳第“10+1”区,深汕合作区认真贯彻落实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的战略部署,在顶层设计、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规划和部署。

在顶层设计上,学习雄安新区等先进地区规划编制的先进经验,按照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等理念,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标杆意义、全球一流水平的智慧新城。在机构人员保障上,深汕合作区成立了智慧城市研究院,引进高端专业人才,开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35)方案、智慧深汕大数据工程建设、智慧深汕空间治理管理平台建设等工作。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深汕合作区面临的短板。2017年7月,为推动深汕合作区新型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深汕合作区智慧城市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全资区属国企应运而生,其定位为立足深汕合作区“一张白纸”的优越基础创新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深汕合作区首家区属企业,它的设立也是全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城市智慧化建设领域的重要探索。按照规划,深汕智研院近期目标是编制合作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设计,统筹城市大数据建设,基本建成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四大基础信息库框架;建立深汕合作区全部辖区城市三维全景仿真系统,实现重点起步建设区定期动态更新;针对规划、国土、民生等重点领域研发智慧城市服务项目;技术支撑合作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管理业务,基本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合作区发展智库。

经过两年多的成长,如今的深汕智研院组织架构已初具雏形,运行管理步入正轨,人才和企业资质建设加快推进,业务工作有序开展。已吸纳了普遍为硕士及博士的共54名国内优秀人才,深汕云、多维空间地理信息平台等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深汕智研院已申报4项智慧城市领域专利。

不久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产耀东率调研组赴深汕智研院调研,对深汕智研院当前工作成效给予认可,同时也对该院的定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期许:深汕智研院作为深圳第“10+1”区新型智慧城市设计运维商,是深汕合作区大数据管理基础库,同时也是全区高端人才的蓄水池。为切实贯彻落实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提出的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深汕合作区的总要求,深汕智研院要在全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海绵城市的过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切实肩负起智慧城市建设牵头抓总大任,为全区各领域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调研组要求,深汕智研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区中心重点任务开展工作,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按时完成智慧新城建设各项任务。要对标最高最好最优,以从零开始的气魄、勇于挑战的胆识、争先进位的担当,充分展现专业人才的学识才华,努力实现智囊团队的理想抱负,切实把各项细节想在前头,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为全区早日建成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智慧新城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石义胜 邹呈娣 陆嘉妮/文 李星照 张 贵 左佛亮/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