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三尺讲台,但他们让无数“迷路的人”焕然新生
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司新宣 文/图
2019-09-10 16:54

今天是教师节,教师不仅仅指学校里守着三尺讲台的“老师”,更指所有能为人们传道授业,答疑解惑,让其朝着更好方向前进的人。

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秉着“有教无类”的信念,在深圳监狱、深圳市司法局强制隔离戒毒一所及二所(以下简称强戒一所、强戒二所)里教书育人,让许许多多“迷路的人”焕然新生,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

深圳监狱:用文化艺术润心田引领人

2010年7月,深圳技师学院在深圳监狱挂牌成立正航培训基地,先后开设16个项目,累计开班55期,培训服刑人员超1600人次。2019年,深圳技师学院与深圳监狱合作共建新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服刑人员学习技能提供了多渠道的保障。

2012年,深圳市文化馆就与深圳监狱联合开展文化艺术办学,2018年,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深圳监狱辅导点又挂牌成立,每年,总队和深圳市文化馆都会选派指导老师来深圳监狱任教,老师们在文艺创作和教学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服刑人员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

2019年春季学期,坪山区教育选派坪山区碧岭小学的语文老师张老师到深圳监狱承担语文科目教学任务。授课过程中,张老师在服刑人员自述经历中,感受到他们失控的贪欲,还有对法律的无知,对此他坚定了作为一名知识传播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课程结束后,张老师在日记中写道:“有的服刑人员表示,这次出去后,一定牢牢记住对管教民警和老师的承诺,一定好好把握住自己,踏踏实实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待人接物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传统教育真真切切打动了每一位服刑人员的心,不经意间,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及行动,使孝的种子、爱的真谛植入了他们的心田。”

深圳强戒一所:把禁毒知识带向社会各界

2015年12月24日,深圳强戒一所隆重举行禁毒宣讲团授旗仪式,并随即开展第一次对外宣讲。宣讲团成立以来,积极参与“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以“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工地、进社工团体”等六进宣传活动为平台,对外开展宣讲活动,共计60余场,现场受众万8万余人。禁毒宣传覆盖地点包括深圳8个区、广东省陆丰市,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宣讲团受邀为18所大中小学校、6个街道、5个社区、5家企业、深圳监狱等单位进行宣讲。

三年多来,强戒一所从一个小小禁毒宣讲团,区区十几二十人的公益团体,却因满足了禁毒人民战争对于禁毒宣传的迫切需要,助推了场所转型发展,搭建起平台,使所内民警跳脱思维的固化,在原先禁毒宣传业务生疏、教育师资奇缺的环境下,培养出一批善于学习、能钻研业务、敢于创新教育思维、会担任课堂化教学的专兼职老师,走上了所外禁毒宣传生机盎然、蓬勃发展的新道路,在新时代深圳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中闯出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深圳强戒二所:司法警察化身戒毒人员矫治良师

深圳强戒二所有一支专兼职教师队伍,他们是工作在戒治一线的司法警察,同时也是矫治老师,他们既负责戒毒人员管理职能,又承担教育矫治的神圣职责。

强戒二所卫生所护士长余秀齐是一名副团职军转干部,因专业特长被选定为场所医护课程兼职教师。在余秀齐的努力下,深圳强戒二所开全省之先河,首创了戒毒人员急救培训班,先后有300多名戒毒人员成功的掌握了初级救生员的基本技能,为场所突发病患的急救应对增添了一道安全防线。

陈扬、莫滨瑞、乔豫西和黎粤四人都是教育矫治科的专职教师。在进行教育矫治时,他们时而旁征博引,时而深入浅出,段子金句频出,教学氛围活跃。陈扬说,戒毒人员大多学历偏低,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弱,不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不通过轻松欢快的教学模式很难使教育转化的内容入心入脑,取得实效。

李亦璋,武汉音乐学院高材生,主修音乐史研究,是深圳唯一一支公务员乐队主创键盘手更是司法行政戒毒系统干练警花。有过一年从教经历的李亦璋组织戒毒人员进行教育矫治得心应手,很快就能调动起听课人员的情绪,每次授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于戒毒警察这个职业以及专职教师这个岗位,身为母亲的李亦璋有自己的见解:就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慢慢长大的孩子,妈妈勇于尝试、不惧挑战,用青春和热血书写出无私奉献的人生,这样就很酷!

今天,我们歌颂教师节,同时也向这些怀着赤子之心,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特殊教师致敬。

编辑 曹亮

(作者:读特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司新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