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 | 李小娟:“从三尺讲台到抗疫战场,以微光驱散阴霾”
李小娟
2022-04-19 23:40


李小娟


福田区外国语学校香蜜校区教师

服务地点:

福田区上沙东村

二月下旬,深圳福田沙头街道的疫情形势严峻。我走下三尺讲台,化身“大白”志愿者,奔赴疫情最危急的地方。微光成炬,我和许多抗疫志愿者一样,努力用光和热驱散疫情阴霾。

2月24日中午,学校领导突然打来电话,因疫情防控需要10位志愿者,问我是否能参加。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当天下午,我简单收拾好行李,赶到上沙小学的指定集合点。期间,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曾在三尺讲台上循循善诱的老师,摇身变成了抗疫志愿者。

寒冷春雨夜 最美守楼人

上沙是人口超过6万人的大社区,有800多栋楼,人口密集,疫情形势严峻。我们的任务是,每天到封控区宣传防控知识,“守楼”“扫楼”,挨家挨户采集核酸,运送物资,核查资料。

第一晚是去疫情严重的上沙东村“守楼”——从晚上八点守到零点。我和曹艨艨老师来到任务点,发现有一家店铺还在营业。我们上前宣传最新的防疫指令,劝店铺老板收拾一下准备关门。老板听罢,赶紧把老伴叫来一起收拾。见我俩一直站着,他们还给我们送来两把椅子和两瓶水。这些细小的举动,瞬间温暖了这个寒冷的夜晚。

隔壁楼栋已拉起了警戒线,只见一位“大白”坐在台阶上。通过闲聊,我们得知他“守”的这栋楼有密接者,得两人轮班,二十四小时守着,到现在已经守了两天。在这风雨交加、春寒料峭的夜晚,他们是最美的守楼人!

当晚我们都穿得比较单薄,接近凌晨时气温越来越低,越来越冷,老师们冻得瑟瑟发抖。寒夜中,我和艨艨跳起了健身操暖和身子。

在封控区穿着防护服想“方便”不容易,后来大家学会了进村前少喝水,或者不喝水,尽量不因为上厕所影响工作。凌晨,志愿者们开始陆陆续续回到驻点。大家住在由教室改成的宿舍,里面放了七八张铁架双层床,十几位老师住一间。虽然条件简陋,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

辛苦无所顾 互助暖人心

在封控区,我们每天协助医务人员扫码,采集核酸。有些楼栋居民比较多,志愿者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爬上爬下一户一户敲门采集核酸,累得汗流浃背。这些还不算,年轻的女教师志愿者还经常在封控区为住户扛米、油、煤气罐,一个人扛不动就两个人抬,齐心协力也要把物资送到居民家里。

为了抗击疫情,大家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和鼓励,有汗水也有温暖。上门采核酸时,有居民把可乐和牛奶拿出来给我们志愿者,希望我们能接受这份好意。有热心阿姨送来水果,话语里充满了问候和关心。而居民之间也充满互助关爱之情,互相分享食品、蔬菜和日用品。

志愿者做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但正是有众多志愿者的参与和付出,才能帮助大家早日战胜疫情,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原标题《我的抗疫志愿者日记 | 李小娟:“从三尺讲台到抗疫战场,以微光驱散阴霾”》)

编辑 吴徐美审读 吴剑林审核 冻结-党毅浩
(作者:李小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