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量 | 红旗渠: 一家三代的奉献与坚守

读特特派记者 周斌 翁惠娟 刘秋伟 林洲璐 /文 周红声 莫荣宝 苗威/视频
2019-09-10 10:42
摘要

1961年春节刚过,母亲把儿子送到修渠工地,从此,张买江成了红旗渠工地年龄最小的建设者

红旗渠特级劳模张买江告诉记者,红旗渠工程开工时,父亲便积极报名参加修渠,后来担任3个村庄的技术员,还是本大队的施工排长。1960年5月13日,那天收工放炮,有一炮迟迟未响,父亲急忙跑出安全洞,招呼大家躲炮。工友刚疏散开,炮响了,一块飞石却击中父亲头部,不幸当场牺牲,年仅38岁。

1961年春节刚过,母亲把儿子送到修渠工地,从此,张买江成了红旗渠工地年龄最小的建设者。开始时,他帮大人背钢钎,把用秃的铁钻收集起来到铁匠炉上磨尖钻头,再背到工地让大家使用。每天要走七八十里路,在各工地之间穿梭奔波。后来,他在工地看护炸药,还管开山爆破。他学会了石匠、铁匠、木匠技术,成了民工中的技术骨干。红旗渠修建10年,张买江在工地干了9年。

张买江告诉记者,母亲给他做的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穿破了,脚底磨出血泡。他把废旧的汽车轮胎制成鞋穿在脚上,时间长了脚板磨出又厚又硬的茧子。直到现在,脚板上的老茧每隔几天要用剪刀或刮须刀割。

“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通水了,成了红旗渠通水纪念日。第二年4月,红旗渠修到了我们南山村。4月17日,我和许多修渠人一起参加了红旗渠建设英模大会。”那一年,张买江光荣当选红旗渠特级劳模。

红旗渠通水那天,张买江的母亲对村里人说,丈夫牺牲在红旗渠上,儿子自13岁就去修渠,她要在这个池子里打第一桶水。

编辑 张克

(作者:读特特派记者 周斌 翁惠娟 刘秋伟 林洲璐 /文 周红声 莫荣宝 苗威/视频)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