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扫描之后就知商户“信用家底”。20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宝安召开,在参观宝安区西乡街道真理街“诚信示范街”时,记者发现,通过扫码商户的信用二维码,就能了解到商户的信用情况。
记者看到,该诚信示范街上,每家商户都拥有信用二维码统一标识,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见这家商户的许可信息、处罚信息、司法信息等内容。此外,消费者还可以链接入消费评价栏目,通过留言功能对商户进行留言评价,通过消费互动,倒逼商户诚信守法。
“诚信建设不仅提升了商户的守法、诚信程度,也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真理街所在的西乡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社区管理其他方面也引入诚信建设。比如,根据安全宜居、管理规范、诚实守信、文明卫生等标准,西乡社区对出租屋按照1—5星级进行信用等级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出租屋信用档案,供承租人参考。根据物业服务企业的管理能力、安全生产状况、环境卫生、履约情况等标准,社区对物业服务企业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并作为物业管理项目招投标的参考依据,严重失信企业纳入物业行业管理“黑名单”进行联合惩戒。
社区治理引入诚信建设,是宝安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部分。20日的现场会上,记者了解到,2017年,宝安区成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区,宝安从归集数据建设平台入手,形成总规模8.8亿条的信用数据,涵盖户籍人口、非户籍常住人口和39万家企业、33万家个体工商户等各类主体,公众可以通过信用宝安网等多个渠道,申请查询到相关主体的信用报告。
通过建设平台,信用数据被应用到各领域。比如,宝安41家单位联合签订了《宝安区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出台22项惩戒措施,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办理资金扶持、评优评先、资质申请、招标投标等业务。信用信息、惩戒措施被嵌入了全区政务服务,对失信被执行人办理各类补贴事项进行限制,并且实现了自动推送信用信息、自动识别红黑名单等功能。截至目前,宝安全区限制失信被执行人办理补贴类事项200余次,1800名当事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义务,标的额近3亿元。
会上,宝安区透露,诚信体系建设还被应用到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物业管理等重点领域上。目前,宝安有1700多家企业因为诚信问题,被列入安全生产企业黑名单,140多家企业被列入劳动用工违法企业黑名单,70家物业公司被列入物业管理黑名单。这些失信企业,在参与招投标、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申请等方面,都受到严格限制。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