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情 奋斗者 | 王茂林:26岁的连续创业者——从“教育”跨界到机器人制造
读特记者 方慕冰 实习生 陆嘉妮
2019-08-09 19:12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空有一腔创业热血,找不到合适自己创业方向的人有很多,王茂林却是个例外。

2014年,他还在读大三,就在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领域中创业,产品完成资产并购后他成功退出。毕业后,他又投身于机器人制造业。两次创业中,他从兴趣出发,又不止于兴趣。今年才26岁的王茂林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每一次都站在了风口上。

敏锐抓住行业内的刚需

斯斯文文的黑框眼镜,说话语速很快,热情中带着谦逊,王茂林无疑是个“别人家的孩子”。

第一次创业时,王茂林还在哈工大读大三。虽然只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三家校外补习机构的老板。“那时候因为自己也带学生,还要搞机构的运营,我察觉到家长们在作业检查方面的刚需,于是联合几个校友,创立了‘作业云’平台。”王茂林介绍,在“作业云”app中,只要拍照上传,真人老师即可在线上帮助家长检查孩子作业,解答疑难问题。

婴儿学走起步难。“作业云”产品刚面世时,由于没有市场、验证、品牌,和教育培训机构谈合作很困难。王茂林及其团队采取“钉子”战术,每天守在机构门口等待负责人上班,抓住一两分钟的谈话时间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拓展长沙和武汉市场时,他们得知有两家机构在筹建新校区,就主动请缨,不要报酬为其服务。最终,他们成功地帮助这两家机构节省了70%的招生成本,一举在业内打出名气,订单也纷至沓来。

截至2016年12月,“作业云”累计服务10万家庭、近100万份作业,获得了大量的作业学情数据,对家长监督孩子进行自适应学习打下了数据和技术基础。2017年4月,“作业云”项目获得信天资本、磐石资本、拓维信息在内多家投资机构及上市公司注资,后被资产并购,王茂林也成功退出,为第二次创业打下物质基础。

创业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毕业后,王茂林来到深圳,投身工业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领域,和师兄一起专注于工业级移动机器人的研发与推广。在公司团队内部,他主要负责品牌、市场等工作。

自2017年起,团队致力于为优秀的系统集成商及终端制造工厂寻找标准化、可复制的算法应用场景,实现其柔性化、敏捷化的厂内物流需求,为客户践行轻资产、回报快的初期物流投入,为行业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物流基础设施,累计交付项目近百个,获得三轮近亿元人民币的股权融资。

“做市场会很不一样,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了解行业内最新动态。”对于王茂林而言,焦虑是常态。

“融资成功,收获鲜花和掌声,容易自满。产品推向市场,客户不满意,又会陷入自卑和自我怀疑。”王茂林说,创业需要长期艰苦奋斗。团队齐心坚持做一个事情,即使是不在当下的风口上,但只要坚持,总能有成果。

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深思熟虑

何为连续创业者?他们往往成功或失败地操作过不止一个创业项目,能从以往失败或成功的创业经验中分析市场前景、未来盈亏等。天使投资人徐小平曾经说过,公司一年大概会投资100多个项目,更偏向于连续创业者。

两次创业经历是王茂林丰富的人生经验。“成功很难定义,如果你收获的正好是你想要的,就可以定义为阶段性的成功。比如,第一次创业的时候我还是个学生,想要获得更广阔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些我都获得了,那就是成功的。”

工作中的王茂林笑称自己是个“鸡血青年”。他向记者描述自己的工作日常,“如果一天工作10个小时,5-6个小时处理常规性工作,2个小时与其他部门讨论沟通细节,剩下2个小时留给自己思考看书。”因为,在他眼里,“留给自我的时间是必要的,正确的决策离不开深思熟虑。”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方慕冰 实习生 陆嘉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