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支教,蒲公英爱心交流团的学子们远赴广西梧州!

读特记者 李丽 实习生 马小茜 通讯员 许敏 文/图
2019-08-07 14:37
摘要

蒲公英爱心交流团队员家长孙女士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她表示,“此行不仅是锻炼,更是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

近日,参与深圳市知名公益助学品牌项目“蒲公英爱心交流团”的中学生们结束了为期近半个月的支教返回深圳。在广西梧州市古能小学支教期间,他们为当地孩子送去了精品课程、特色活动和成长陪护,并与山区孩子结下了深厚情谊,还对如何实现长期帮扶,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仁和海外举行的爱心团分享会上,来自各个高中的深圳学子们对“如何填平地区间的教育鸿沟?如何实现对贫困山区学生的持续帮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探索。

“蒲公英爱心交流团”发起单位、仁和海外负责人古虹介绍,该爱心交流团已启动11年,足迹遍布云南、广西、福建等地。作为一项纯公益的支教行动,交流团的初衷是“爱的传递”,帮助本地中学生奉献个人力量,搭建助学支教的桥梁和渠道,在平等的环境中与山区孩子们建立信任和理解,提升帮扶效率与效果,也期待深圳中学生们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收获成长。

谈及对此行的评价,古虹表示:“他们是一群乐观开朗、有团队协作能力的学生,每一个人都非常有爱心,非常宽容。无论是怎样的家庭背景、是否活泼开朗,他们都能很耐心地与当地孩子交流沟通、协助帮扶。未来,爱心交流团还会继续坚持下去。”

深大师范学院国际高中高一学子魏圳楠在此次活动中担任“物资总监”,此行刷新了她许多旧观念,更收获了心灵的成长:“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和那些教学资源不平衡地区的孩子有交流,发现他们很淳朴,会带给我们很多东西,而不只是我们带给他们。虽然物质条件匮乏,但他们每天都很快乐,不会因此而受困扰,内心充满无限憧憬、有自己坚定的目标。我深刻感受到,要懂得知足、保持正能量。”

谈及此行中的教学任务,她介绍,“我们一直努力,尽可能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创造快乐的环境。我教泥塑,这是一个他们完全没有接触过的美术品种,孩子们玩的很开心,所以,即便工作起来很累,经常一身汗,但看到他们很开心我就非常满足。在课外,我也给孩子们分享一些人与人相处的心得。从学生角色切换成教师角色,对我而言有一些挑战,因为你要更加有耐性,要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一个被别人依赖和信任的人,必须有责任感,要尝试理解和包容不同个性的孩子。”

刘彧辰同学将支教团的经历定格在了照片、PPT里,将此行的点点滴滴呈现出来,揭开了同学们的记忆闸门。杨皓云同学表示:“比起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信,让他们知道自己有多么优秀。我清楚地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相信他们一定会越来越好。”

本次蒲公英爱心交流团的学生队长马楚原则坦诚,自己学会了做一个勇于承担、乐于付出的人:“给我印象特别深的一个孤儿,只有叔叔在照顾他。他经常逃学夜不归宿,我们特别担心,你想一个孩子晚上跑出去了也没有人知道。刚开始,和小男孩进行了一些简单交流,他很怕我们,只回答是或不是,直到最后的几天,通过趣味教学才开始慢慢融入到团体里面来。逐渐地,我们增加了沟通、一起玩游戏,发现其实孩子内心挺阳光的,如果有更多人持续关注、引领他们,也许这些孩子的命运会从此发生改变。”马楚原希望自己明年还能够再次参加蒲公英爱心交流团活动。

据悉,此次支教行动中,学生们还自发地为当地学生进行了捐款。

蒲公英爱心交流团队员家长孙女士为孩子的成长感到欣慰,她表示,“此行不仅是锻炼,更是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特别是自己的孩子,在这一次支教活动中不仅得到了一份独特的人生体验,更加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学会了感恩和奉献,思想、学习各方面都有很大收获!”

赴广西梧州古能小学的支教经历,让得每一位同学都收获了对自己的新认识、对生活的新感悟。更重要的是,他们深深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单纯的美好,认识到了自己能够享受到先进教育资源的幸运。正如郭成杰同学所说:“这次经历就是一次修行,在广西的一切都成为了我前行的动力,不断督促我向前走!”

编辑 高原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实习生 马小茜 通讯员 许敏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