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推进科学城土地整备工作纪实: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
读特记者 朱良骏 王奋强/文 李伟文 通讯员 吴治聪/图
2019-07-24 08:05

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签约现场。

182.21万平方米的土地整备面积,仅用22天就完成全部527户签约,28天就做到腾空交房,光明土地整备的“科学城速度”秘诀在哪里?

“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光明科学城项目指挥部悬挂的这两句醒目的标语,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光明科学城项目,是全市近年来体量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涉及5个居民集中居住区、13个工业园、70多家企业;项目需拆除建筑物1205栋,面积达45.03万平方米,涉及群众近万人。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光明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激情燃烧、攻坚克难,啃下“硬骨头”。当前,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已清拆98.1%的建筑物,预计本月底前可移交入库,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战略支撑。

党建引领——

构建土地整备大格局

党旗插在指挥部、支部建在工作组、党员攻坚在一线。

光明区坚持党建引领,在项目现场成立“重大项目指挥部党委”,下设科学城党总支和7个党支部,整合131名党员、108名团员,下沉到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和26个协商谈判小组,形成“党委统筹调度、支部扎根现场、党员冲锋在前”的局面。

业主代表送来锦旗。

佩戴党徽、面带微笑的党员们昼夜奔忙、苦战攻坚的场景,成为整备工作中的一道道亮丽风景。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更是感人至深。

3月1日上午10时,记者在科学城现场指挥部见到协议档案组组长尹帮健时,他忙得根本没办法停下来,一边安排工作,一边接过组员送来的文件进行审核。从2月28日早上6时到3月1日上午10时,连续28个小时,尹帮健都没有合过眼。

“从昨天到现在,这已经是第8壶水了。”为了保持清醒,尹帮健端起大茶壶,大口大口地往肚子里灌水,“早上6时多,觉得有点困了,我出去跑了3公里,回来接着干。”

尹帮健是新湖街道土地整备工作的“老黄牛”,去年10月,他刚刚做完颅脑外肿瘤切除手术。手术过去才4天,伤口还没拆线,裹着纱布就返回了工作岗位。同事们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一阵,尹帮健却笑着说,“这个肿瘤之前就有,现在医院处理了,没什么大碍。”

党建引领,示范带动。光明区将土地整备攻坚战场视为磨炼干部、淬炼作风的“练兵场”、考察检验干部的“考场”,建立一线考察干部机制,把考察地点搬到项目现场、业主家中,对干部实时表现和工作成效“每日一评”“每周一结”。先后提拔重用17名优秀干部,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体现,项目现场呈现出“你追我赶”的争先氛围:有的党员因签约率落后而睡不着觉,有的干部不远千里上门与业主谈判,有的工作人员守候到凌晨等业主签约……

“每当谈判遭遇挫折、每当签约遭遇瓶颈、每当遭遇新的突发状况,看看胸前的党徽,它都一次又一次让我重新充满斗志,重新鼓起勇气,重新继续作战!”协商谈判第24小组组长贾扬说。

燃烧激情——

实施挂图作战大比武

“光明科学城对于光明区、深圳市、大湾区乃至全国都意义重大,我们有机会参与其中,创造历史,在这样的集体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荣幸之至。”这是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所有参与者共同的心声。

“人生为一大事而来,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拆除1200多栋房子的项目!”光明区领导的这句话,时时刻刻在近500名一线人员的耳边回响。

3月22日上午,当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庆祝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全部计划签约任务完成时,“领奖台”上,科学城启动区项目现场指挥部副指挥长张实华却“缺席”了。此时,他正赶往医院产房,迎接孩子的诞生。

就在妻子分娩的前一夜,张实华还坚守指挥部,与同事一起挑灯夜战。光明科学城的工作强度大,通宵达旦是常有的事,张实华顾不上回家,一周要在指挥部宿舍住5天。由于工作忙,他多次不能陪伴妻子去医院做检查,深感内疚,但妻子却毫无怨言,全力支持他。

10岁的大女儿想爸爸的时候,就在晚上拿手机跟他视频。张实华跟女儿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段十分难得的经历,能够幸运地遇到科学城项目,爸爸要尽最大力量为之奋斗,留下最珍贵、美好的回忆。在科学城的每一个叔叔阿姨都是这样的。”

在科学城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发扬老一辈特区干部的优良作风。近500人在占地逾2000平方米的临时铁皮大棚里集中办公,同吃同住同战斗。

光明区委常委、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推进工作组常务副组长何奕飞,曾在多个场合发出“三问”:为什么到了凌晨,科学城现场指挥部灯火通明,很多同志还在加班中?为什么看似平淡无奇的干部,到了这里就能独当一面,个个成为猛将?为什么因工作稍有落后,就主动检讨,而最终都能提前圆满完成任务?

这引人深思的“三问”,源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土地整备工作所有参与者的敢创敢干、善作善为,还有他们的忠诚与信念、责任与担当,他们用信念扛起责任,用责任点燃激情,用激情奋发拼搏,用拼搏创造辉煌。

这里条件简陋,但激情燃烧,“5+2”“白加黑”日夜奋战是常态。工作人员建立挂图作战倒逼进度机制,表格量化、每日通报、实时排名;建立当日问题当日解决机制,坚持每日早晚例会,确保“问题不过夜”;建立工作进度实时督查通报机制,每日早、中、晚通报进度,现场督察限期整改……

“在这里,又看到特区刚成立时那种红红火火的干事创业氛围。”协商谈判第19小组组长林鹏是从江西老区到深圳特区来挂职的干部,他深有感触地说。

“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东说: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在条件艰苦的科学城指挥部这个铁皮大棚里,每一个人都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深入群众——

用心用情赢得理解和支持

土地整备工作是一个基层工作,核心是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

光明区既坚持原则,坚守政策法规底线,实现同一标尺下的完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又合情合理,最大限度保障被搬迁人的合法权益,用心用情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政策、标准、口径”三统一,政策面前人人平等,补偿协议完全公开,工作情况及时公示,审计部门全程介入。同时,多与群众交流,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把群众的思想工作做足做深做透。

起初,协商谈判第18组长期排名靠后,12户业主中有3户不配合入户测绘,有4户提出不合理诉求,还有1户数十次出尔反尔,工作一度陷入停滞。正在指挥部心急若焚之际,工作组势如破竹,签约率蹭蹭上蹿。18组成功逆袭是如何做到的?

“诀窍只有一个,就是把群众的事当自家的事,办扎实、办稳妥。”工作组成员杨政璋透露,起先,业主们担心补偿政策是否公平合理,有3户不配合测绘,我们就先在同意测绘的业主家下功夫,数十次重复劳动,就为量准每一堵墙,点清每一棵树,解答每一个疑问。

杨政璋告诉记者:我们组有个规矩,不准说“喂、你过来、那个谁”等。对业主,年纪小的称兄道弟,年纪大的喊叔叫婶,还为各家小孩准备好零食。从解决房门损坏、路灯不亮等小问题开始,到跟踪解答政策疑虑,再到开解他们故土难离的心结,能争取的努力为业主争取,能帮忙的尽心为群众帮忙。

付出终有回报。很快,12户全部同意测绘,没有政策争议的全部签约。特别是罗大姐家,1间10余平方米的小房子被10余人继承,罗大姐不厌其烦、辗转找到外省和海外的亲戚,出具放弃继承声明,并在启动签约首日签约。

科学城签约业主中年龄最大的业主叫韩始,已有102岁。韩始老人以前生活在光明,目前在揭西老家养老。为了方便老人签约,今年3月7日,协商谈判第4小组工作人员顶风冒雨,驱车几小时赶到揭西。在一间带有小天井的传统民居里,老人见到风尘仆仆登门拜访的工作人员, 感动地连声说道:“你们真是有心,有心了……”

虽然离开光明很多年,但老人仍对光明充满牵挂,一直拉着副组长党开颖的手不停地说,“深圳好、光明好,感谢政府、感谢大家。”

听说自己曾生活过的地方将建成世界一流科学城时,老人激动地说:“我见证了光明从牛场变成工厂,希望有生之年还能见证工厂变成科学城。”当时的情景,让所有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奔赴600里外的揭西与102岁老人签约的故事并非个案。采访中,记者听到诸多这样的故事。有辗转信宜、化州、惠州、香港等地与业主沟通协调,多次上门被拒,直到第17次才打动业主的;有和业主谈判到凌晨2点,在港籍业主家楼下打着手机电筒签约的……

3月22日上午,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最后一户业主签约。这名香港籍业主在签约完成后,说得最多的是感谢。在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工作中,像香港籍业主、韩老一样,深受感动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光明大发展的群众还有很多。期盼科学城项目带动光明腾飞,成为大家共同的心愿。

建设新光明,开创新未来。

“当前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工作已告一段落,大科学装置核心区5平方公里和光明城站周边区域2平方公里土地整备工作即将启动。全区上下干劲十足,信心十足。”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说。

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光明人正以坚韧实干之精神,只争朝夕,奋楫向前!

编辑 黄泽霖

(作者:读特记者 朱良骏 王奋强/文 李伟文 通讯员 吴治聪/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