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深圳8家医院试点安宁疗护

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2019-07-18 15:46
摘要

再过8年,深圳就“老”了!平均年龄约33岁的深圳正未雨绸缪,破解养老难题。

再过8年,深圳就“老”了!平均年龄约33岁的深圳正未雨绸缪,破解养老难题。7月18日,深圳举行全市老龄工作暨医养结合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出8家安宁疗护试点医院,并计划在2020年底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超84%的日照中心与社康联姻

一向以年轻著称的深圳,不得不正视8年后变“老”的事实。截至2018年底,深圳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32万余人,约占户籍总人口的7%。据测算,到2027年深圳60岁以上户籍人口将增加到64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0%,届时将步入老龄化社会。

在深圳,目前共有养老机构45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89家,居家养老服务网点200多家,养老床位总数11166张。不过,越来越多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不仅是“养”,还要“医”。

2016年9月深圳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努力探索医养结合多种模式,打破了“养老院里看不了病,医院里不能养老”的僵局。

在深圳养老服务体系中,“居家为基础、社区为支撑、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自2018年1月至今,深圳家庭病床累计建床5604张;目前89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75家与社康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的,已超过84%;已有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37家;全市65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0%;100%的公立医院为老年人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2020年底,或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

以前在养老机构看病是“老大难”,医养结合后会“升级”成什么样? 2014年,罗湖区人民医院接管了设在区福利中心内的老年护理院,挂牌成立罗湖区医养融合老年病医院(下简称“老年病医院”),这也是全国首家以福利院中心养老老人服务为主的老年病专科医院。

对入住于福利中心的老人,老年病医院的医生及护士提供床边医疗服务,情况严重时,可直接转入老年病医院住院,做到“小病不离床,大病不出院”。对居家养老的老人,老年病医院会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设家庭病床,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上门提供医养服务,同时由专科护士提供伤口造口、气道管理的专业指导。

“老人家就像一台老爷车,很多零部件没法换。我们小心翼翼地维护得好一点,尽可能让他们上路的时候不要咔咔响。”老年病医院院长邱传旭说,现在已经破解了原来医养“两张皮”、老人在福利中心就医难的困局,也避免了一些老年病人把医院当成了养老院,长期占用紧缺的医疗资源的情况。

深圳市卫健委(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员许月琴透露,到2020年底,深圳将力争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有养老机构的地方就有医养结合。

8家医院将试点安宁疗护

生命的最后一公里,如何坦然地面对死亡?面对老人的不治之症,家属是告知还是隐瞒?对于没有受过“死亡教育”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选择。

“我不要插管,不要输液,不要痛苦,不要拖太久。”一位七十多岁的膀胱癌晚期患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李瑛提出了四个“不”。在和患者家属协商后,李瑛遵从老人的意愿,使用止痛药减少老人的痛苦,帮助患者安详地、有尊严地走完生命最后的时光。

2019年5月,深圳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等8家医院被纳入试点单位。

“安宁疗护除了让疾病终末期患者减少疼痛、给予舒适照护等服务外,还要对患者乃至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与人文关怀。”李瑛还遇到老人过世后一直“走不出来”的家属,在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下他们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期。

“眼下,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的人才极为短缺。”许月琴表示,深圳卫健委将加大力度培养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专业人才,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深圳为医养结合和安宁疗护服务提供者开展专业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同时引入社工、志愿者等整合多学科资源,建设一支多学科专业人才队伍。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深卫信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