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主办、深圳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承办、深圳市种子同业商会协办的“2019年深圳原创性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及交流会”在深圳坪山区召开。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陈坤朝、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李忠、市市场监管局坪山局局长陈汉杰、市市场监管局食药综合处处长景强、市市场监管局农业处(农产品质量管理处)调研员张万巧、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周向阳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全市农业专机及农业企业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深圳市高科技农业,特别是种子产业的最新成果,探讨了深圳农业种子产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怎样为市民提供放心好吃的大米等问题。会上有关方面负责人还透露了深圳市将举办2020年亚洲种子大会的情况。
当天,参加活动的领导和代表冒着炎炎烈日,头戴草帽,深入田间地头。首先观摩了位于坪山的育种基地,仔细地查看了各种水稻的生长情况,边走边听取有关科研人员的汇报。观摩现场,李忠认真听取育种单位介绍参展品种,详细了解有关品种的突出表现,对深圳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900”亩产达一千公斤、打破世界水稻最高单产纪录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随后举行的“2019年深圳原创性水稻新品种展示观摩及交流会”上,李忠代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有关领导、专家和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并感谢社会各方长期以来对深圳农业的关心和支持。
他在讲话中指出,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深圳通过规划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落实保障农业和生物育种产业资金扶持、利用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等多项举措,突破仅有3万亩基本农田的土地资源瓶颈,初步构建了“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可以说是小田园里有大乾坤。
李忠认为,深圳虽然没有农村、农民,只有3万亩基本农田,但深圳农业在生物育种领域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应用到产业示范推广的较完整的创新链、产业链,形成了明显的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效应。尤其在水稻育种方面,近年来,深圳市已累计选育审定了71个水稻新品种,逐步形成了Y两优、创优、深两优、和两优、深优、深华优等8个水稻品种系列,为国家农业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中,超级杂交稻新品种“Y两优900”连续两次打破世界水稻最高单产纪录;“Y两优900 ”“深两优5814”“深优9516”“深两优870”等4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杂交水稻,累计推广面积近5000万亩;“创优31”首次突破三系杂交粳稻生产应用技术瓶颈,填补了东北地区1亿多亩寒地无法种植杂交水稻的空白;我市研发的“广三系杂交水稻育种技术”被袁隆平称为“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美香占2号”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十大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籼稻)金奖”。
关于深圳农业发展的方向。李忠说,深圳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在种业发展方面,深圳同样不甘落后,正在打造“种业硅谷”,还要打造国际食品谷。为了扩大种业影响力,促进“一带一路”产业融合,深圳市政府全力支持2020年亚洲种子大会在深圳举办。亚洲种子大会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国际种子交易会之一,每年都有来自全球几十个国家的众多种业及相关产业1000多名代表参会。届时,深圳将举办高规格高标准的水稻和蔬菜品种田间观摩和稻米食味评比活动,希望育种团队、种业企业、米业公司踊跃参与,向全亚太地区参会代表展示深圳种业的科技水平。
陈坤朝在致辞时称,水稻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粮。广东是全国最重要的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近八成。提高水稻产量,对于广东粮食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今年,广东省广州、湛江等地陆续举办了水稻矮化育种60周年纪念暨水稻产业科技大会、中国海水稻发展论坛、中国国际大米展览会等多项水稻主题大会。明年,深圳即将承办2020年的亚洲种子大会,这都说明广东省在水稻育种领域处于领先水平,而这些成果,都离不开育种家、企业家们的不懈奋斗与坚持。
关于广东如何把做优做强水稻产业作为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的主攻方向,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陈坤朝表示,一是要加快良种选育培育,强化优质稻新良种的联合攻关,提升种业竞争力;二是要加快良法示范推广,提升广东稻米品质。
陈坤朝对深圳农业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说,深圳农业紧跟时代步伐,始终坚持在农业科研创新的第一线,在杂交稻育种、分子设计育种、尖端技术攻关、基因测序、功能基因挖掘等领域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选育出了一批享誉全国的优良水稻品种,在广东省水稻育种起到一定的领头、示范作用。“面对深圳水稻产业的发展前景,我充满信心;面对广东水稻产业的发展前景,我坚信前路光辉!愿各位不忘初心,扎根优质水稻选育及产业化发展,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为水稻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加活动的各方代表还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深圳市原创的几种大米,并踊跃为深圳原创稻优秀品种投票。经10位专家评委评审并结合现场投票结果。最后,市农业科技促进中心宣布了原创稻优秀品种金银铜奖和优秀食味奖。有关方面当场为获奖单位颁奖。
在当日下午举行水稻育种及产业化论坛交流会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少川、深圳市盛宝谷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分别就中国优质稻工程和优质大米产业化困局的突围发表了专题演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和讨论。
【读特新闻+】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二级研究员、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少川:建立一批国际化的中国稻米民族品牌
中国优质稻突破成因是优质与高产、抗逆性基因组有机结合,实现优质高产稳产。中国优质稻工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优质稻工程将涵盖和汇集我国现代稻作学奠基人丁颖先生以来历代水稻科学工作者和产业界精英的集体努力和智慧,所涉及的水稻科学技术领先于世界,科技含量高,产业集中度高,有效解决了国计民生,可在“一带一路”庞大计划中发挥重大作用,促使中国几千年农耕文化优秀理念升华造福全球,堪比人类登月工程。
中国优质稻工程的目标是以优质高产稳产品种(组合)为龙头,建立从种子到筷子全产业链,中国大米绿色安全优质标准化,让中国大米得到全社会大多数消费者认可。中国稻米科技含量丰富,深入人心,需建立一批国际化的中国稻米民族品牌,构建科研实体与产业实体无缝联结的创新型集团公司,集结优秀科技团队、企业精英、前瞻性财团共同承担起民族和国家粮食发展重任,集中力量做好稻米全产业链集团,实现现代农业向健康产业的顺利过渡。
深圳市盛宝谷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林:“好大米”需全产业链协同
大米从过去追求产量到现在追求优质,市场上期待好大米和好米饭,好米饭需要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打通产业链。林林认为好米饭的全产业链协同主要要抓好几个方面:品种——育种家持续研发更加优秀的品种 ;产地——选择优良产地,确保良好的土地、气候条件 ;种植——良好耕作管理,保障品种纯度及稻谷质量 ;干燥——保持食味和外观品质的干燥技术; 储存——新鲜,是中国人永恒的美食主题 ;加工——正确的加工工艺才能保障食味与外观俱佳 ;产品——全产业链紧密协同方能确保产品品质 ;品牌——品牌化运营的核心理念是客户需求导向 。
全产业链缺一不可,需要建立共创、共赢、共享的商业模式。市场端:以供应链前端为依托,为市场规划、设计、推广高价值品牌产品;种子端: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种植端:农民和种植公司有积极性种植优质品种; 加工端:稻米加工商有积极性加工优质稻米 。
深圳原创稻优秀品种奖获奖名单
金奖:绿银占 (隆平金谷)
银奖:圳18优1321(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
美香占2号(隆平金谷)
铜奖:春两优华占(基因组所)
春两优长70(基因组所)
隆两优绿丝苗(隆平金谷)
深圳原创稻最佳食味奖:
金奖:美香占二号(隆平金谷)
银奖:兆优5455 (兆农)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