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地区首例“人工心脏”植入术在深圳完成

读特记者 罗莉琼 文/图
2019-07-10 20:24
摘要

7月10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胡盛寿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一位患者开展“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一高难度手术。

人工心脏是最复杂、最精密的医疗器械,素有“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之称。1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闪耀着“宝石”之光,华南地区首例,由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在此顺利完成,这也是全国第九例“人工心脏”植入术。手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党委书记胡盛寿教授主刀完成。

36岁男子“人工心脏”植入成功

今年36岁的王先生,4年前活动后感到胸闷、气促不适,爬3层楼感到气喘,需要休息才可缓解;2年前,王先生胸闷等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加。5月22日,王先生入住阜外医院深圳医院,诊断为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重度返流、左心增大至113毫米、心功能III级。住院治疗期间,经多学科专家讨论评估,单靠药物治疗,无法缓解王先生心力衰竭状态,经商量达成一致后,决定为其实施“人工心脏”植入手术。

7月10日上午,胡盛寿院士带领手术团队,成功为王先生开展“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植入术这一高难度手术,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多学科专家团队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手术后,王先生病情稳定,其心脏恢复至80毫米。

国产“人工心脏”装置价格约为进口的一半

哪些患者可以做“人工心脏”植入术?胡盛寿表示,心衰患者在等待合适的供体做心脏移植手术前,可以先装上“人工心脏”;心衰患者的心肌损伤还未到不可逆转时,装置“人工心脏”可以让心脏休息,有些患者心脏完全恢复正常后,“人工心脏”即可撤掉;我国每年有300多万心衰患者,全年心脏移植数量仅在350例左右,目前心衰并没有很好的药物,而移植则供体有限,“人工心脏”是长久治疗手段,患者可以永久携带。“心脏移植需要吃抗排斥药,户外活动时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肿瘤发病率较高,‘人工心脏’三年的生存率和心脏移植不相上下,适用范围将更广。此次手术的完成,意味着在心血管最新技术诊疗领域,深圳处于国内乃至全球的相同水平。”胡盛寿院士说。

据悉,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重量为180克,由胡盛寿院士带领团队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以体积小、生物相容性强、感染风险防控好等优点,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亦称为“中国心”。目前,进口的人工心脏装置价格在130—150万左右,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有望在明年年中批准上市,装置价格至少降低一半以上。

今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将持续打造立足深圳、服务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南亚的国际先进、 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健康中国“深圳样板”建设、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新的贡献。

编辑 刘桂瑶

(作者:读特记者 罗莉琼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