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8月4日,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贞石风华——洛阳唐代墓志拓片巡展”巡展至湖北美术馆。本次展览由洛阳师范学院主办,洛阳博物馆、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协办,湖北美术馆、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共同承办,并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和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展出河洛地区200余件墓志拓片书法精品。
陈尚仙墓志 99×97 cm
在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城市发展历程中,唐代洛阳无疑是最为辉煌的篇章。这里长期是唐帝国的东都与东京。武周时期,这里取代长安成为当时政治、经济的中心,号称神都。唐代的洛阳城,宫殿巍峨、城市壮丽、交通便利、物华天宝、人文荟萃,皇亲国戚、高官显宦、世家大族多汇聚于此,士农工商也在此生生不息。多重因素造就了洛阳城市文化的辉煌。
而洛阳城北的邙山、城南的龙门山与万安山,由于植被丰茂、土层深厚、山川秀美,因而成为安葬洛阳士庶,寄托他们人生归宿的风水宝地。我们所熟悉的姚崇、张说、李邕、白居易、裴遵庆等知名唐代政治家与文人就安葬于此。“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鳞次栉比的坟茔成为这一时期丧葬文化的缩影,阵阵松涛无声地述说着当年洛阳城市的辉煌。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周边的唐代墓葬出土了大量墓志。
袁公瑜墓志 73×74 cm
本次展览呈现的唐代墓志书法部分展品出自颜真卿、徐浩、梁升卿、张旭等名家,也有不少来自民间书家,呈现了唐代书法的多元面貌,充分展示了古代书法艺术的社会整体水平和生存状态。展品大部分未曾公开展出,其中既有国有博物馆及民营博物馆中的馆藏精品,亦有散落民间的石刻遗珍,许多拓本是首次展出,不仅集中展现了上个世纪以来洛阳出土唐代墓志的概况,亦全面展示唐代书法艺术的高超成就以及墓志纹饰、雕刻等艺术信息。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