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捐赠40亿港元腾讯股票,支持教育公益事业
读特记者 周雨萌 文/图
2019-05-20 09:59

5月19日,记者于陈一丹基金会确认,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再次捐赠腾讯股票至价值逾40亿港元,已于去年完成捐赠流程并成立慈善信托。该信息曾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期间陈一丹公益分享时透露过,据介绍,这笔巨额捐赠将专注于支持教育公益事业。截至目前,陈一丹公益慈善捐赠总额已近百亿港币。

陈一丹是中国互联网公益领创者及著名教育慈善家,他于2016年捐赠25亿港元设立全球最大规模教育奖“一丹奖”。谈及再次捐赠的缘由,陈一丹表示,因在一丹奖的探索中看到许多来自全球包括中国的优秀提名名单,从而想到应该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更多具体的事,例如能让中国教育在全球对话交流中得到更大推动等,所以在去年决定再次做一笔捐赠。

陈一丹此前曾多次表示,“社会进步归根结底靠教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教育也是使人向善、向上的根本力量。

推进全球优质教育项目与国内有效对接

据了解,在这笔捐赠的推动下,陈一丹基金会成为一家专注于教育的公益机构,立足于“深耕教育研究、推进教育实践、倡导终身学习”这一使命,聚焦推动教育发展。

基金会负责人表示,该笔捐赠未来用途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推进全球优质教育项目的有效对接,包括一丹奖的获奖项目和提名项目的对接,尤其是在中国的有效落地(不追求数量和速度,优先关注质量,对接效果);二是继续支持对中国教育发展及中国教育创新有开拓意义的项目,探索普适的模式,包括对公益民办大学武汉学院的继续支持。

如何做好有效对接呢?陈一丹告诉记者,要做好这件事,一定要深耕教育的研究,以及项目和受众的匹配度,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情况,我们要研究匹配度,从而推动其落地。

事实上,腾讯基金会早已开始尝试。2018年陈一丹基金会便与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共同推出了硕士课程改革项目。其中,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负责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并在四门教育基础课上做创新教育的方法、课程、输出等方面的改革;改革后会开放给已经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即将进入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而这个项目腾讯基金会正在努力引入中国。陈一丹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面向中国和全球的,是开放式的。如果这个项目出来后,会对培养我国青年教育者的全球视野非常有帮助。“通过比较的视野,也会在过程中得到学习和提升。”陈一丹说。

陈一丹说,希望未来有效的对接,是将“一丹奖”中的优质项目、获奖项目、提名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后与受众,和落地点做有效对接,让其产生匹配。虽然不只是中国,但他尤其关注好项目在中国的落地和对接。

打造教育体系和理念比投入硬件更值得

陈一丹1998年和马化腾等人一起创办腾讯公司,2013年宣布卸任,全力投身公益事业,专注于教育公益。其在教育界的探索完整覆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及教育研究前沿。其中包括分两期捐赠20亿人民币举办武汉学院;2016年捐赠25亿港币设立“一丹奖”;带领腾讯基金会与政府合办公立非公办改革学校——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以及在2018年捐资1亿支持创办西湖大学等一系列项目。

陈一丹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往往不只是硬件上的捐赠,其更多的是在打造教育体系和理念上。对此,陈一丹也有自己的认识。

他说,之所以要投入教育体系和理念,是因为教育需要深刻理解、需要做大量的研究,深入投入模式的创新、软件的建设和联动,才能让好的东西有所突破并形成范例。这好比拿好的东西做应用,也许效果可能不太明显,但它非常值得做。因为它会对教育本身的内涵有所触动和提升的。

“由于其意义所在,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软件、体系上进行思考。”陈一丹说,“这与腾讯以往的思考角度一样,把事搞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教育一定是群策群力的,一定要开放的交流和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探索好的教育模式、好的教育理念、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落地有效。”

不论是捐赠还是改革都需要好的机制

记者注意到,与以往捐赠不同,此次陈一丹主要以腾讯的股票形式进行捐赠。之前的武汉学院主要是现金,包括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入;一丹奖则是永续的信托,即每年产生理财的收入和利息用于每年的开支及奖金。

对于此次项目落地对接的捐赠建设,陈一丹表示,项目的有效对接是一个持续的建设过程,它需要灵活性比较突出,把资产捐出来,是希望通过资产慢慢理财,慢慢探索有效对接的模式。据了解,未来慈善信托关于优质项目的对接工作统一交由陈一丹基金会负责,基金会成员会与更多开源的教育界展开合作。

在陈一丹看来,不论是哪种形式的捐赠或哪种形式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健康机制从中运作。

以“一丹奖”和明德学院为例,一丹奖评审最终出来的结果要有权威性、公正性离不开可靠机制——即全球教育专家委员会制定标准和流程、独立评审委员会依据这个流程进行评选、董事会、理事会再起管制作用。“我相信机制可以产生好的结果。”陈一丹说。

明德则是改革基础公办教育的典型案例。陈一丹通过腾讯基金会和福田区政府共同成立明德基金会的形式,建立了一所公立非公办的学校,因为有了基金会,使得腾讯与政府的捐款可以拥有很大自主权做创新项目,正是这样的创新机制,为国家公立基础改革提供一个范例。

陈一丹认为,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教育要取得突破,必须要有比较的视野、全球的眼光;一方面,教育面向未来,是面向人类共同的未来;另一方面,各国的教育模式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独特性,国情不同,则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模式均有不同,所以,必须要联系国情,所以国际化和本土化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做教育没有捷径可走,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当我们这一代人播下一颗种子,把它种好,那么一代代人便可以持续建设下去。”

编辑 陈冬云

(作者:读特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