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魔法与诗学

闫超华
2021-05-29 08:22
摘要

蓝蓝看到了童年赋予自己的“奇特的灵魂”,一旦被分割的时间散落在童诗中,词语就会瞬间被点亮

《我和毛毛》 蓝蓝 著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0年12月版

用儿童的眼睛重新审视世界,你会发现,记忆在邀请我们进入童年的想象之中。对童诗写作者而言,个体的童年经验通过最初的语言直觉而获得神秘的源泉。这时,你的来处变得模糊,曾经,你生活的那些未知的大地,此刻都变成了谜团。于是记忆和想象中的童年重叠在一起,语言拥有了双重保障。我们梦想着从现实中重寻童年,因为在童诗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迷宫。

蓝蓝看到了童年赋予自己的“奇特的灵魂”,一旦被分割的时间散落在童诗中,词语就会瞬间被点亮。蓝蓝相信:“想象力不仅仅指向未来的时间,更应该指向过去。”(《我和毛毛》序言)也就是说,那段时间在诗人的身心中并未消逝,而是置于连续的生成之中。当然,蓝蓝深谙此道,她渴望变成米切尔·恩德笔下的“时间窃贼”,从而把过往的时间召唤至心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毛毛》是向米切尔·恩德的《毛毛》致敬之作。

童诗仿佛来自别的国度之启示,当我们写童诗时,我们其实在创造另一个世界,你甚至可以察觉你周围空气和光发生的变化。那些深深扎根于童年的形象一点一点向你敞开,换言之,童年时遗忘的火种又开始在词语中燃烧。这也是毛毛带给我们的构想:

这就是我给你的礼物。我想把全世界

都送给你做礼物

——《礼物》

这种愿望展现出的童年的诗学,在想象、回忆、诗三者的融合中,再现童年的魅力——时间颤抖的线条。这时,你会发现,蓝蓝和毛毛互为镜子,穿过镜中便是童年的原野,你会看见两个孩子纯真的友谊和懵懂的爱情,像花蕾一样在彼此的身心中铺展。也许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女孩儿”的诗,不管你们相不相信,而蓝蓝相信这一切,因为:“你是女孩儿,你知道。”(《知道不知道》),“人都是女人生的。女人最大。”(《到底谁大》),“我也是从你头发的香味/认识你的。”(《如何认识一个事物》)。当然,并非童年的蓝蓝是女孩儿她才这么认为,其实这里潜藏着一种语言的母体,即童年诗学的梦想。事实上,童诗本身就是一个母体,它触摸的一切都会变成魔法。就像卡夫卡所说:“那就是魔法的本质,它不创造,它召唤。”童年只是语言的一种起源和过渡,它坐落在时间的边缘。当蓝蓝一旦开启童年的魔法,那么她就会沿着时间逆流而上,她和毛毛的对话也愈加清晰:“如果我们能够相爱,能够原谅他人和自己/这才是最正确的事情。”(《我和毛毛》)。

随着记忆的敞开,蓝蓝童诗的主题也在慢慢扩散它的疆域。那种特定时代的童年也开始发挥它的效力,进而开启了对童诗的重建:玩泥巴、红薯窖、苦水井、破草帽……许多场景给童年打上了纯美的印记。孩子虽然无法完全体会那种童年的诗学,时间统辖的历史也面临着失效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蓝蓝对回忆的迷恋。因为她必须在童诗中解放自己的童年,否则魔法将会就此终结。

土地爷呀

如果您答应我了

我就把姥爷的烟袋偷偷拿来

让您美美地抽上几口

——《红薯地》

这里的神灵更像是精灵的魔力,唤醒诗人内心永恒的生命感。第一次,神灵与儿童的心灵如此之近,它们不再是高不可攀的操控命运的使者,而是神话与童话的化身。这也是希腊人认为的写作时需要神灵附体——灵感的力量。蓝蓝从神灵那里也获得了这样的灵感,从而催开了童年的回忆之花:“还流鼻涕的小神仙/我想长大了给他当媳妇”(《到底是谁?》),人神之境的融合在不断重新塑造诗人童年的形象。

在此,童年的诗意是一种带有游戏色彩的语言的梦想——那自然的、天真的轻盈之物。而一旦孩子参与阅读或创作童诗,那些参差不齐的排列语言便如同积木一样可爱。蓝蓝在回忆童年的同时,也在试图营造这种纸上的自由空间。用加拿大作家李利安·H·史密斯在《欢欣岁月》中的话来说:“对儿童来说,通过诗歌的语调而并非其含义,更容易让他们体会到诗的美。”蓝蓝的童诗蕴含着自己特有的节奏和音律,简洁的语言中具有真实的力量,这也是她重要的诗学之一,仅此一点就足以支撑整部诗集的生长空间。因为蓝蓝在《我和毛毛》序言中早已言明:“文学的责任最终是要创造一种时间和回忆,而不仅仅是记忆。”回忆前进的方向便是真与诚实。

优秀的童诗无时无刻不在构建自己童年的诗学,这也是走向内心,回归生命本源的美丽途径。诚然,在山东烟台海滨和河南豫西山区度过的童年与少年时光让蓝蓝明白:“一个人的童年比一生更长”。一旦童诗开始以记忆的守护神出现,诗人的童年就会像生命之水流淌,同时魔法也产生了,因为“时间窃贼”——毛毛早已宝石般镶嵌在蓝蓝的心上,没错,最珍贵的回忆似乎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之中,当蓝蓝重返童年,再次徘徊在那些天真的时刻,仿佛有一种声音从遥远的地方传来,提醒我们:

我会记住这个时刻。因为

下一秒

我们就逝去现在了

——《现在》

【延伸阅读】

《写诗真好玩:树才老师给孩子的诗歌课》


树才 著 青豆书坊·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21年1月版

童年是诗歌的黄金时代。这时孩子心里感受到什么,就能随口说出什么,他们对世界异常敏感,也对语言异常敏感。诗人、儿童诗歌教育倡导者树才认为:孩子比大人离诗更近。学习诗歌,是孩子学习使用汉字、开启内心想象力的最佳方式,也是对一颗童心的最好庇护。在本书中,树才精选约40首中外经典现代诗,采用一诗一讲的方式,引导孩子打开感受与想象,体味语言的无穷创造性。从诗歌阅读到赏析再到写出自己的诗句,让每个孩子都能走进诗歌的美妙国度。

(原题《童年的魔法与诗学》)

编辑 陈冬云审读 韩绍俊审核 李林夕
(作者:闫超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