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
西藏自治区迎来成立60周年
深圳经济特区也迎来建立45周年
在这双喜临门的时节
一场跨越4000米海拔的生命救援
在世界屋脊悄然进行
8月24日
那曲市比如县人民医院
海拔4000米的手术室内
空气仿佛凝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
关节外科南少奎教授凝视屏幕
额头上渗出细汗
他身旁
一位特殊的“深圳来客”
锟铻®全骨科手术机器人
正静静伫立
手术台上
70岁的藏族老人晋美正准备
接受右膝关节单髁置换手术
严重的关节畸形伴随骨缺损
让这台手术即使在平原地区也属高难度
在高原更是难上加难
“这里的氧气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宁波市第六医院关节外科副主任医师黄哲宇,同时也是援藏医疗队队员,他告诉记者,“医护人员首先要对抗头痛、气短等高原反应,再加上本地医疗条件有限,开展传统手术面临的风险非常大。”
就在此时
机器人发出清晰的语音提示
“正在运行,请松脚踏”
南少奎教授配合指令
脚部轻轻松开踏板
机械臂以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小幅度移动
正在进行截骨前的最终定位
“注册精度0.1毫米,非常精准!”
南少奎教授忍不住赞叹
这台来自深圳的机器人
展现出惊人的稳定性
实现了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
中午12时许
当机械臂完成最后一个精准动作
这场海拔最高的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
宣告成功
经过2个小时的手术
晋美被推出手术室时
守候在外的家人立即围了上来
下午6时
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
晋美尝试迈出术后的第一步
右脚刚一踩地
他脸上便绽放出笑容
用藏语连声说道
“羊古(谢谢),羊古(谢谢)!”
“这样的高技术手术能够在我们县级医院完成,以前想都不敢想。”比如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尹纯佑感慨道,“以前患者需要辗转到拉萨甚至内地医院,不仅路途遥远,费用也高昂。现在有了深圳的医疗技术支援,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
这场手术创造了多个纪录
海拔最高的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
青藏高原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手术
西藏县级医院首例同类手术
但手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在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手术通过国家临床中心教育平台实时传送到全国各地,1.4万名骨科临床专家全程观摩学习。这场互联网直播的手术,变成了一堂生动的“云端教学课”。
“它验证了一套可行的模式,”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表示,“这套模式可以复制到更多高原、边疆地区,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惠及更多患者。”这台在世界之巅稳定运行的机器人,来自元化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国产首个髋、膝、单髁一体骨科手术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巨头在该领域长达数十年的垄断。
其研发历程
堪称深圳创新精神的缩影
从最初7人团队发展到
近200人的专业队伍
从技术追赶到实现局部领跑
深圳企业用实力证明了
中国制造的水平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
这款机器人能应对
低温、低压、低氧的极端环境
自2023年在西藏开展首例手术以来
已在当地成功辅助完成近百台骨科手术
成为雪域高原医疗工作中
不可或缺的“智能战友”
从南海之滨到世界屋脊
这是一条不平凡的技术长征之路
正如元化智能科技负责人所说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让最先进的医疗技术
能够惠及每一位患者无论他身在何处
这场手术的成功
不仅是献给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
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的一份特殊贺礼
更是两地深厚情谊的美好见证
未来
深圳与西藏的情谊
必将如高原上的格桑花,越开越盛
如南海的浪潮,奔流不息
两地将继续携手共进
共同描绘民族团结
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
在海拔4000米,见证科技的温度
清晨的那曲比如县街道,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湛蓝的天空下,五彩经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藏式民居窗台上摆放着盛开的格桑花。主干道两旁,“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红色横幅格外醒目,与街道上身着传统服饰、面带笑容的藏族同胞的身影相互映衬,处处流露着喜庆祥和的氛围。
站在西藏那曲比如县人民医院,迎面吹来的是海拔4000米高原的凛冽寒风,但内心涌动的却是一股暖流。这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未来医疗的模样——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跨越千山万水传递温暖的桥梁。
手术室内,南少奎教授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却依然全神贯注。他的身旁,来自深圳的锟铻机器人正伸展着机械臂,以亚毫米级的精度完成每一个动作。“正在运行,请松脚踏”——机器人的语音提示在手术室回响,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手术正值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双庆时刻。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节,深圳用科技创新这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向西藏献上最诚挚的祝福。
最让我动容的,是当天下午见到晋美老人下床行走的那一刻。这位70岁的藏族老人扶着助行器,一步步艰难却坚定地向前迈步。当他抬起头露出笑容,用藏语说出羊古(谢谢)时,我瞬间理解了所有技术攻关的意义——科技最终要服务于人,要让生命更有尊严。
在采访中,比如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尹纯佑的一句话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这样的高技术手术能够在我们县级医院完成,以前想都不敢想。”从深圳到那曲,跨越的不仅是4000米的海拔高度,更是深圳与西藏之间深厚的情谊。
回望这场特殊的手术,我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两地情感的交流与融合。深圳与西藏虽远隔千山万水,却始终心手相牵。
离开比如县时,朝阳洒在雪山上,泛着金色的光芒。我相信,这场手术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深圳的科技创新成果惠及高原百姓,继续书写深圳与西藏深情厚谊的新篇章。因为科技的真谛,不仅在于飞得多高,更在于走得有多远——直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角落。
编辑 高原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彭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