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好不好?今后深圳市民可通过简单的标准判断——是否贴有“圳品”标识。9日上午,在《深圳经济特区食品安全监督条例》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市政府关于条例实施情况报告透露,今年6月底前深圳市将注册供深食品“圳品”商标,10个优质产品有望率先贴标。
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每周一通报
根据报告,自条例去年实施以来,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食品安全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在全国率先启动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监督条例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标准》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先后颁布,为条例实施创造了条件。
本轮机构改革中,原属于经贸信息部门的农业、畜牧业职能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统筹职能划入市场监管部门,建立起覆盖种养殖和生产、流通、消费的全链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一道门、全覆盖、可追溯”的监管目标与工作机制逐步建立。
深圳市95%的食用农产品需要外地输入,把好检测关就是抓住食品安全的“牛鼻子”,这是很多人大代表的共识。近年来,深圳市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抽检覆盖面,去年抽检食品14.1万批次,接近2014年的3倍。抽检结果也由原来的每月一通报,改为每周一通报,强化食品安全信息公开。
陆续发布500个供深食品安全标准
授权深圳有关部门制定“国标”和“省标”的食品安全深圳标准,以满足市民的更高要求,这是条例的亮点之一。根据报告,深圳市已成立深圳标准促进会,研究制定不低于香港规例要求的供深食品团体标准。首批100个供深食品标准已于今年3月公开发布。今年6月底前,深圳市将注册供深食品的“圳品”商标,完成10个产品的评价及贴标。
今后,深圳市将继续研制包含产品、检测、管理、评价、绿色、品牌等类型的供深食品标准,完成500个产品标准体系及供深标准的制定发布。
供港农产品,一直是优质产品的代名词。今后,我市将加强供深农产品基地的建设,探索建立供港农产品基地产品同时供深模式,培育认证一批市外供深“菜篮子”基地和供深农产品,做好“圳品”评价及监管。
扫码可看餐饮后厨情况
外出吃饭,网上点外卖,食品是否干净卫生让许多市民担忧,深圳将用科技手段帮助市民解决这个难题。根据报告,深圳市将全面建设阳光智慧餐饮工程,完成超过一万家200平米以上餐饮单位摄像头的信号接入及维护,并在本月底前完成餐饮单位档案归集有二维码信息录入。今后,市民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看到餐饮后厨情况。
除了“可视化”,我市还全力推进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的“可溯化”。当前,有关部门正在加快推进市级统一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进口食品追溯与预警平台等平台的开发和建设。这些平台建设完成后,我市将实现所有食品源头可追溯。
编辑 林捷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