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坪山区马峦街道不少居民都对社区做的微改造项目竖起了大拇指,是怎么回事呢?
“以前这里还是一块菜地,现在社区经过硬化平整后做成停车场,不仅停车难的问题缓解了不少,整个环境卫生也提升了不少,我们是住得更加舒服了。”马峦街道居民点赞说。
过去数月,马峦街道把党史学习教育与改善市容环境结合起来,从解决城中村乱停放等薄弱环节做起,注重到辖区中走访,收集整理群众意见。“我们在排查过程中发现,社区不少城中村里停车难、晾晒难等问题是群众呼声最多的。”沙坣社区党委相关负责人说,“从民意出发,我们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具体部署,通过在社区做一些‘微改造’项目,‘小投入’却让群众得到了‘大实惠’。”
坚持以人为本,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一系列社区“微治理”项目正在开展,实实在在办好,居民群众身边的“小事”“烦心事”的同时也促进城中村市容环境品质和居民群众生活品质双提升。
城中村存在车位不足、乱停车等困扰居民群众已久的难题,成为城市管理的“拦路虎”。在整治行动中,马峦街道发现现有的停车位和村道已无法满足居民的停车需求,不仅占用消防通道、公用绿化带、行人通道,也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与此同时,社区各村还存在利用私人宅基地和集体用地进行非法种植的现象,既影响村容村貌,也容易滋生蚊虫,影响居住环境。
针对上述问题,街道通过平整村内非法种植地块,改建成停车场或绿化地,将城中村市容环卫品质提升,与土地资源整合利用有机结合,类似于这样的微改造项目在马峦街道随处可见。
日前,青草林居民小组的篮球场和门球场旁的空地都竖起了一排不锈钢柱,公共晾晒区正式启用。该处公共晾晒区,长约40米,分上下两层,不仅可以挂晒衣物还方便晾晒被褥,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为解决非机动车乱停放问题,马峦街道在城中村背街小巷开展非机动车停车格划线工作,给非机动车安了一个正式的“家”,引导居民群众规范停放,促进居民自觉养成维护城市形象的好习惯。
仅最近半个月,马峦街道已经清理空置宅基地48块、增划机动车位近300个、剪除散乱线380处、清理雨篦子2036处,设置公共晾晒区(架)60余处(个),为辖区居民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些便民举措,深受居民群众好评。”街道相关负责人说,“基层治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居民群众生活品质,这些贴心举措真正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群众身边,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生活‘小事’,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来源:坪山发布)
编辑 刘思凡 审核 麦苗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