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活力大湾区爱上红色长沙”——粤港澳大湾区主流媒体、摄影师、网红大V聚焦长沙”活动采访团一行聚焦长沙红色旅游资源,参访了“建党先声”——新民学会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暨蔡和森故居坐落于一座竹篱斜护的古朴农舍,5间青房。 1918年4月14号,新民学会在蔡和森家租住的堂屋举行成立大会。到会的有毛泽东、蔡和森、萧子升等14人。新民学会成立后,向警予、李维汉、易礼容、蔡畅、谢觉哉等人也陆续报名加入,会员人数达到78名, 长沙城的先进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第一次在一个团体里组织起来。新民学会名字源于《大学》开宗明义第一句话: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在参访旧址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毛泽民,毛泽覃与其他们的母亲在此旧址落脚的印记。也了解到新民学会五项章程与四条标准。新民学会五项章程中规定,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四条标准则为:纯洁,诚恳,奋斗,服从真理,(后改为向上)。所有规定,无不透露着革命者的纯朴与对革命的热情。
第一师范的“三不谈”湖南第一师范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大师张栻于公元1161年创办的城南书院,创办以来,名人贤士在这里讲学,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美誉。1912年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合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易名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第一师范里,毛泽东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中共一大之后,毛泽东,何叔衡,李达这些湖南第一师范的校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学院内著名的第八班教室,是游客热衷的打卡地。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时,曾在这间教室第一排第四桌学习。移步内廷,“第八班寝室”(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寝室)同样十分吸引游客目光。记者听当地工作人员介绍,毛泽东在该间寝室学习生活时,就曾提倡“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的“三不谈”原则。第一师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湖南民主教育的先锋。记者在参访过程中了解到,2008年该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在和平年代继续发光发热,成为培育长沙基础教育师资力量的中流砥柱。
(原标题《“活力大湾区爱上红色长沙”红色文旅主题采访之新民学会,湖南第一师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