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而瑞地产研究推出8月企业月报,月报显示,8月受淡季影响,部分房企销售额略有下滑。但恒大集团表现突出,创中国房企单月销售记录。此外,多家房企拿地积极,8月拿地投入环比上涨48%,其中招商重金布局深圳。
恒大8月销售504亿元,创房企单月销售纪录
8月,全国40家典型房企总体销售普遍好于去年同期,1-8月房企累计销售金额同比增长60%。不过,单月业绩来看,受传统淡季影响,部分房企销售额较7月略有下滑。
8月恒大表现尤为出众,企业实现销售金额504亿元,创中国房企单月销售纪录,累计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同比去年业绩翻番,以目前销售进度,恒大上调后的3000亿元销售目标可轻松达成。恒大8月业绩抢眼,在于三四线城市项目集中热销。据悉,仅仅27日、28日两天,恒大7个项目开盘首日吸金70.3亿元,如阜阳恒大绿洲、衡水恒大绿洲等项目开盘即售罄,单项目热销超10亿元。
从房企中期业绩会可以发现,多数房企备足货源迎战下半年。7、8月份房企普遍处于休整期,随“金九银十”开启,未来销售局面会有更大看点。
中海低价济南圈地、招商重金加码深圳
8月40家典型房企拿地积极,尤其是拿地投入高达1079.6亿元,环比大幅上涨48%,为今年以来总投入最高月份。与此同时,平均楼板价也攀升至9531元/平米,达到历史最高位。拿地投入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本月出现招商、融创、雅居乐等拿地投入较多的房企,其中招商拿地投入高达310亿;融创也接近300亿,为296.67亿元。
从单企业表现来看,本月房企拿地战略有所差异:一是中海倾向以低价大盘圈地,企业以77.44亿一举拦下济南华山片区13宗住宅及商办用地,共获得265.34万平土储,平均单价低至2919元/平米;二是融创本月加大在公开市场拿地,以296.67亿元在天津、厦门、杭州等重点城市夺得260.63万方土储。另外,招商是重金夺地的代表,以310亿夺得深圳新会展中心配套商业用地,
总体来看,重点城市土地依然受到房企的高度关注,而8月底9月初,继苏州、南京等城市之后,厦门、武汉、合肥纷纷提出限购、限贷收紧政策,所拿地块的后期产品溢价空间将有依赖于市场表现。由于公开土地市场上的竞争十分激烈,我们认为“收并购”、“合作拿地/开发”、“PPP模式”、“城市更新”等方式也是房企获取项目的不错方式,即可降低拿地风险,又能获取相对价格较低的地块资源,保证盈利空间。
8月融资积极性下降,总量环比跌47%
8月房企融资总量较上月大幅缩水,环比下降47%,总量也不及去年,同比下降40%。融资总额下降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房企发行企业债的数额减少,相较上月环比下降29%,因其基数较大,对总额影响较大。二是企业借银行贷款的数额下降,与上月相比环比下降了73%。整体来看,房企的融资规模在今年6月份达到高峰后持续下降,8月的融资额已接近2月份507亿元的水平。这种现象出现是因为企业在经过上半年的大规模融资后,资金较为充足,透支了下半年一部分的融资需求,所以8月融资的积极性不高,总额下降在合理范围内。
从融资结构来看,8月公司债仍为企业融资主流,占融资总额的59%。在公司债发行中,8月发行数额较大的企业有中海地产、融创中国,分别为60亿元及40亿元。并且中海地产的加权融资成本为3.1%,融创中国的加权融资成本为3.44%,都小于8月108家企业的4.15%公司债平均融资成本,融资能力表现突出。
尽管企业的融资规模自上半年以来一直在减少,但是这种趋势不会延续太久。相信随着下半年一些热点城市供地规模的增加,房企对资金的需求也会逐步提升,下半年的融资规模也会有一定的回升。
网媒传播成新热点,品牌借势关注流行元素
相比于7月,8月项目优惠力度有所减弱。一方面,商铺优惠在5.5折,而7月份出现3.3折商铺让利;一方面,7-8折促销颇为少见,项目让利多集中在8折以上。
此外,网媒已成为房企营销热点。8月,多家房企采用视频传播方式,借力网媒进行轰炸推广,实现项目宣传与品牌知名度落地。
恒大入股万科,绿城携宁波轨道合建“地铁社区”
从8月重点的战略动态来看,企业战略动作主要体现在地产主业扩张和加强多元化布局两个大方面。地产主业扩充主要表现在合作、入股、收购、轻资产等方式。一方面,大型房企选择入股、收购优质公司,扩大业务版图;另一方面,企业之间进行战略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泰禾集团、红星美凯龙、绿城中国等企业积极寻求合作,加快多元化业务进展。其中,红星美凯龙与商业地产基金管理机构高和资本合作,进行家居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加强地产金融布局;绿城中国与宁波轨道交通合作,进行轨道交通物业综合开发,积极布局“轨道交通+物业“的地产开发模式。
花样年、万科在收购中表现抢眼。其中花样年对万达物业的收购尘埃落地,花样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社区服务商,鉴于万达物业的体量,其后必将出现一段时期的整合之路。万科在恒大入股成第四大股东的情况下,使得股权之争局势更加复杂,万科管理层也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收购黑石旗下的印力集团, 既是集团转型的需要,搭建一个新平台,也在为自己准备“退路”。
来源 克而瑞地产研究
编辑 谢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