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誉为5G商用元年。5G之争,持续升温,深圳何去何从?
4月18日,市长陈如桂主持召开深圳市5G产业发展工作座谈会。陈如桂强调,深圳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镇和首批5G试点城市,要发挥先发优势,在5G时代走在最前列,抢占技术制高点,增添创新发展新动能。
一、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1G打电话,2G聊QQ,3G刷微博,4G看视频,5G能干啥?
相对于4G,5G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大大提升,将实现时延缩短100倍、速率提升100倍、连接数提升100倍,可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带宽、毫秒级时延和超高密度连接,推动网络性能新跃升,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
更重要的是,5G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网速的提升,更是思维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5G是开启诸多高技术应用的钥匙,小到人工智能、VR/AR技术,大到物联网、智慧城市,其带来的改变将是革命性的。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正如高通CEO莫仑科夫所说:“5G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它能为大量设备提供支持。5G的诞生与电力或汽车同等重要,它将对经济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一定意义上,谁能掌控5G技术,谁就能掌控未来。因此,5G成为国家之间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截至2018年11月,全球已有182个运营商在78个国家进行了5G试验、部署和投资。
对于5G来说,今年是“C位出道”之年。4月3日,韩国宣布成为全球第一个启动5G商业运营的国家。仅在一个小时之后,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宣布启动5G商业运营。在中国,5G商业运营也即将到来。按照工信部的规划,5G网络2019年将开始试商用,2020年推动规模商用。预计到2025 年,中国 5G 用户或将超过4.5 亿,成为全球最大的5G 市场。
目前,深圳5G发展水平在全国甚至全球处于前列,发展5G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先发优势。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深圳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行业规模的六分之一,支柱产业地位明显;通信产品制造产业规模占全市工业比重将近40%,年产值约1.4万亿元左右。同时,深圳龙头骨干企业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在5G标准制定、频谱研究、技术创新、产品验证等方面率先布局;5G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深圳企业,并且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一定的竞争力。
5G时代已经到来,深圳要当“头号玩家”。坚持以网络基础设施促进应用发展,以应用拉动产业发展,推动5G网络、技术、产品与应用深度融合,形成5G产业良好生态,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5G产业集聚地,深圳的目标明确、路径清晰,脚步坚定、加速前行。
二、4G像修路,5G如造城
5G技术是当前深圳推动新一轮创新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之一,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机遇之一,将会带来大量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去年,《深圳促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G)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发布。其中有三大目标,即5G网络覆盖率领先,技术标准持续领跑,以及行业示范效应显著。
5G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通信技术,更是打造智能化社会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5G网络的有效覆盖,以及设备的配套普及,是5G应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5G是高频信号,信号衰减快,且不能绕开障碍物,只能直线传输。5G在城市里500米一个基站,而4G的传输半径是2.5公里。同样是实现规模商用,在基站建设方面,5G铺展起来比4G要费时费力得多。如果说4G像修路,那么5G就如造城。但5G生态构建起来之后,其赋能效应也不是4G所能企及的。因此,深圳要玩转5G,首要任务是抓好基站建设,要把5G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点工程和创新发展的重大机遇来抓。根据相关计划,深圳铁塔公司今年全年基站建设总量在7000个左右,相关部门在5G信号提升、抗干扰、5G使用频率协调等方面的工作也将同步推进。
5G创新发展,关键在核心技术的突破。广东省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成立,5G产业技术联盟开始筹备工作,成为深圳5G技术创新的平台载体。通过构建产业联盟、应用联盟、公共创新平台、“专利超市”等措施,引导各方资金参与,支持5G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在芯片、材料、传输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将有力提升深圳5G产业发展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下大力气发展5G,根本目的在于落地应用。深圳是工信部公布的5G试点城市之一,同时是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试点之一。去年6月,深圳印发《深圳市5G规模组网试点建设方案(2018-2019)》,率先在福田中心商务区、南山高新科技园、深圳软件产业基地等重点片区加快开展5G规模组网,计划今年年底实现预商用,2020年实现正式商用。目前,深圳在5G+4K、5G+AR/VR、5G+智慧医疗、5G+智慧码头、5G+智慧酒店等多类应用场景都已有项目在推进。当然,基于5G的“杀手级应用”还尚未浮出水面,有待进一步去发掘。
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应用场景有了,5G产业发展才会水到渠成。5G商用除了利好移动通信产业本身之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平台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速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引爆诸多智能产品、智能应用和智能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机构ABI的数据显示,5G走进行业,能显著促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能提升生产力200%,降低能耗30%,延长设备寿命30%。工信部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报告指出,2020年到2025年期间,5G商用直接和间接拉动的经济产出超过35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可见,打开行业大门、渗入社会经络,5G将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深圳要以5G商用为契机,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通信集群,支持5G产业集聚区和5G产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协同创新、融合应用的智能产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装上动力强劲的“引擎”。
三、让5G既跑得快,也跑得远
5G快跑,时势使然。但一味闷头快跑,也容易出问题。
5G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对于运营商和地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压力。深圳要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规划5G建设进度和科学布局,加强商业模式创新,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力量共同参与5G的建设和运营,打造“协同作战”格局,跑出5G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应用落地和产业发展加速度。
5G会催生各种各样的应用场景,有些可能存在与现行政策、法律规范不相适应的地方,如何做到既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又不给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人为设障?深圳要增强5G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针对5G商用最先落地的应用场景,如无人驾驶、智慧医疗等,及时推动政策和制度创新,采取更加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强化标准制定和安全保障,为5G规模商用探索路径、创造空间、营造环境。
技术是把双刃剑,5G技术也不例外。与5G时代一同到来的,是难以想象的海量数据,以及个人隐私泄漏的风险隐患。同时,5G实现规模商用后,由于应用场景的多样化,连接的就不仅仅是数以十亿计的智能手机,还有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汽车、用于手术的医疗设备等,一旦受到恶意网络攻击,将会导致“杀人于无形”的严重后果。深圳要未雨绸缪,高度重视5G网络信息安全技术体系、标准体系、认证体系建设,推动5G安全、高效、规范发展。
5G之争,既是技术与市场之争,也是理念与人才之争。为了迎接5G时代的到来,不仅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也要让民众在意识和理念上做好准备。为了迎接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日本政府要求全国的中小学校从明年开始把编程教育列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计划每年完成对100万名学生的编程教育,最终用5年的时间让所有的在校中小学生人人会编程。让编程成为必修课,成为时代新人的“标配”,其意图显而易见,就是要让民众具备适应智能化社会的基本技能,同时从娃娃抓起培育人才,使5G驱动的智能化社会行稳致远。在这一点上,深圳要向日本学习,不仅要围绕5G的关联物加快“硬件升级”,更要围绕5G的使用者着眼“软件更新”,在理念形成、价值塑造与人才培养上下好先手棋。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