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强建设网络信息体系支撑下的新型智慧城市。”4月9日,在CITE2019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举办的“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主办方北京赛迪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坤在致辞中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核心,要柔性化治理,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发展民生服务的必要路径。论坛上,华为、阿里、旷视科技等多家科技企业代表分别阐述了自己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并分享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实践经验。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指出,城市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但高科技与城市化的结合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新型智慧城市的规划,既要给不确定的未来做好空间准备,还要为城市的创新创业创造宽松条件。
那么如何让高科技与城市化更好的结合?华为中国区智慧城市总工程师姚健奎开门见山道:智慧城市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利用好人工智能。
姚健奎指出,智慧城市在全世界都有旺盛的需求,但实现路径仍不清晰。华为从多个智慧城市建设中寻找到一些规律:即科技与城市融合首先要进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这需要有一个统筹型平台;要准确找好城市的个性和共性这2个建设维度;在建设过程中要实现数据融合、万物互联、还要确保信息安全。
“想要成功建设新型智慧城市需要四个要素:一个样板工程、一只专业团队、扎实的投资以及数字化转型的伙伴。” 姚健奎说。
据了解,目前在交通智能领域,通过华为云Atlas平台,深圳龙岗交警能够每天处理一亿张图片,人工智能摄像头可实时监控4个车道、同时识别200张人脸,龙岗区的平均车速可提升15%。
如今,新型智慧城市与之前的智慧城市又有哪些区别呢?对此,阿里云政府事务总经理李树翀表示,当下科技的“寒武纪”已经降临,在全球技术创新加速的大背景下,城市、政府、产业开始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大大拓展了创新空间,创新潜力也更进一步迸发出来。在阿里云看来,不管是发展数字经济还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都离不开五个关键词,它们是平台、数据、智能、融合以及普惠。
“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创新流程就是基于城市数据的创新流程。” 李树翀说,新型智慧城市不是简单的智慧+城市,而是技术、体制,产业等方方面面进行深层次的数据创新改造。“若想避免九龙治水的城市现象,实现城市建设的完美协同,就要靠数据,靠创新,靠有机融合,要真正实现让数据跑腿代替人跑路。”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