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使命铸师魂”!龙岗区首届“师德讲坛”活动拉开帷幕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周灵贞 文/图
2019-04-08 18:09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龙岗区优秀教师立德树人、敬业奉献的先进事迹,争做“四有”好老师,树立新时代龙岗教育人的新形象,4月3日,2019年龙岗区首届师德讲坛——“不忘初心强师德,牢记使命铸师魂”巡回宣讲活动,在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中学拉开帷幕。

11位名师9场宣讲:

覆盖龙岗全区公民办教师

2019年龙岗区首届“师德讲坛”由龙岗区教育局主办、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龙岗中学协办。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推出9场宣讲活动。由深圳市年度教师、龙岗区年度教师、首届龙岗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支教教师代表等11名优秀龙岗教师组成的师德宣讲团,将以巡回演讲的方式,面向龙岗区11个街道的全体公民办教师开展专题宣讲。

龙岗区政府督办专员吕海茵、龙岗区教育局副局长程悦安、龙岗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王瑞雪、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肖红春,以及该区各街道教育办主任、龙岗区各校校长、中层干部代表,各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代表,2018-2019学年新入职教师约560人聆听了宣讲。

“龙岗区教育系统师德讲坛活动是适应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新要求的需要;是夯实立德树人、铸魂固本工作的重要举措;是深化作风建设提升年、服务东进战略攻坚年的有力抓手;是引领教师问道、求真、追求卓越的可行之策。”

程悦安指出,“教师站在离孩子最近的地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教师要肩负起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对标师德榜样,坚守职业理想,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他期望全区广大教师以师德讲坛为契机,不断努力成长为业务精湛、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新时代教师。

王雪娟胡红梅戴荣笠:

职业认同情怀落地坚守希望


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东省第12届党代会党代表、深圳市首届“年度教师”王雪娟老师,中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阅读改变中国“年度十大点灯人”胡红梅老师以及首届龙岗新时代“四有”好教师、支教教师代表戴荣笠老师作为宣讲团成员,为老师们送上了首场讲座。

宣讲团成员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分享了各自从教生涯中的感人故事,通过生动、详实、鲜活的案例,与台下所有的教师一起同频共振,传递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知与理解,诠释对师德师风的所思与所想。


职业认同 师德之根

王雪娟老师从业界认同、学生认同、社会认同、自我认同等几个层次,分享了她“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这一深刻的思考与实践。

一如王雪娟老师凝练的文风,在宣讲中,她始终金句不断。她说,在19年的工作历程中,从自然生长期到黄金赛课期收获了许多成绩,唯有当她真正落地去贴近学生时,方实现了“职业”变“专业”、“技”升“道”的蜕变。

雪娟老师呼吁大家认同自我、做好教育。她说,“教师职业与发展的核心动力应根植于内心的认同,这是一种状态,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能力。”她说,回到岗位本真是为教师应有的本色。

“荣誉并非舞台给予,而是岗位所赐。我非常希望可以回去陪伴我高三的学生,去分析他们的月考试卷,跟他们座谈,去准备好我高三第一次家长会,我觉得在这样的一些事情里面,承载着我所有工作和荣誉的意义。”回想起首届深圳市“年度教师”总决赛上,雪娟这段真挚而沁人心脾的演讲,为师者的真谛和职业荣耀跃然纸上。


情怀落地 美好发生

“兴致勃勃地长大,一寸一寸地绽放”——胡红梅老师以时间为轴线,分享了她的十年成长历程。

“十年里,我走过了课程萌发有故事、种子教师有奋进、亲子阅读有课程、百师讲坛有坚持、评价体系有方向、班级读书有深入、分级阅读有深度、七彩阅读有体系、阅读课程有影响、阅读导师有辐射、区域发展成常态的教育之路。”

胡红梅始终致力于用设计改变教育,以教育设计未来,作为儿童阅读的推广人,她设计的绘本主题课程、亲子阅读课程、整本书阅读课程、阅读树分级课程、公益助学活动等儿童阅读课程不断扩大受益面。她把自己的办公室打造成“绿光芒书屋”,用一万本书为学生构建儿童读书家园,希望给孩子们打造一个“书香童年”。

多年耕耘,胡红梅老师创建的儿童“阅读树”课程体系曾获评深圳市“好课程”,她本人曾获全国第四届“全人教育奖提名奖”(全国仅3位教师获此荣誉)、深圳市“教育改革先锋人物”等殊荣……老师们都说,名师是引领、是辐射,胡红梅传递的正是这份“榜样的力量”。


坚守希望 援疆心路

戴荣笠老师则分享了他赴新疆支教中,顶岗上课、下乡调研、筹建深喀一高的独特经历。在支教过程中,他收获了学生联名写信继续支教的感动,贡献了对新疆喀什教育规划的力量,协助筹建了深圳寄予“少年当立报国志”美好愿景的深喀一高。

在与当地师生们的接触和深入了解中,他的心中不止是感动,而是一种深沉的触动,他坚信孩子就是希望,教育支撑未来,他的支教生涯可能只是改变孩子们命运道路上一个小小的转折点,能做的很少,但可以期待的希望却可以像天空一样宽广。

戴老师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孤本。”他说,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是他的始终不变的信念。

编辑 周梦璇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周灵贞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