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新华:教育领域中的竞争规律
邓新华
2019-04-02 08:40

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竞争烈度,缩短学制并没有降低学生之间的竞争烈度,但却可以减少在此竞争烈度下的扭曲——无谓的、应付考试的枯燥重复。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出给学生减负,有人也提出,不要“唯成绩论”。中小学生“减负”这个话题,经常被提起,在很多人眼里,似乎中小学生“减负”是天然正确的。然而,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从学习难度上“减负”并不是好的选择。

经济学讲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在市场上,买家和买家竞争,卖家和卖家竞争,形成动态均衡的价格。如果供给不足,而需求旺盛,那么,买家和买家一定竞争激烈。

在教育领域,同样适用竞争的规律。

由于缺乏良好的激励教育资源供给的措施,目前中国教育资源稀缺。从2018年高考来看,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等省的一本录取率也就10%多,而人口大省河南的一本录取率仅有7.8%。可以说,除了北京、上海等少数地方,大部分省份的一本录取率都不高。

在如此稀缺的教育资源下,无论怎样“减负”,都不可能降低学生之间竞争的烈度。

假想一下,如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兼并全国所有大学,扩招1000万人,让所有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是不是就没有竞争了呢?当然不会。此时,好的院系、专业、教师就是稀缺资源,学生会竞争上那个专业、院系,竞争上名师的班。

对学生“减负”的建议,一般集中在降低课程难度、减少课外作业、严禁校外辅导班等方面。如果仅仅凭简单直觉,会觉得这些做法有效,但实际上,这些做法会更加扭曲教育。

教育资源稀缺决定了竞争的烈度,在此烈度下,如果降低课程难度,那么学生就会在低水平上展开竞争。

举个例子,假如高考时数学科目只考加减乘除,够简单了吧?能给学生“减负”吗?真实的结果会是,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训练加减乘除,以避免高考时少出错。谁少出错,谁就比别人有机会上名校。

实际上,多少年来,初中、高中教育就是这样的局面。

在高中,一般来说,高一、高二就教完了差不多全部课程,高三一年时间,都是在复习、模拟考试。初中可能稍微好一点,但是初三的大量时间也是在重复。

如果降低高中、初中的课程难度,很有可能出现高一、初一就学完全部课程,然后剩下高二高三、初二初三的两年都用于重复学习、反复考试,这显然是一种更糟糕的局面。

现在科技发展速度更快,学生身体、智力的发育也比过去的学生更快,在此情况下,还降低课程难度,那实在是浪费学生的时间和脑力。

那么,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如何才能缓解中小学生负担重的问题?

首先,应该从供给端解决问题。应该放开市场化办学,吸引教育资源增多。教育资源多了,学生竞争烈度自然下降,无须专家们操心。

其次,在不能快速增加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或许可以缩短学制。

携程网创始人梁建章就提出了缩短学制的建议。他说:“首先,取消中考,将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合并,且缩短为中学四年;其次,将大学教育分成基础的本科3年和研究生3年;再次,重点大学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其他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赞同基础教育学制缩短为10年。

梁建章的建议中,就中学学制来说,减少中学生2年重复学习的时间,等于是释放了学生的智力资源。他们更早升入大学,可以更早地按自己的兴趣、比较优势,去学习更有创造性的知识,这是实实在在的“减负”。

并且,由于中学学制更短,使得部分对研究更有兴趣的学生,更早读完硕士、博士,早日出研究成果。

有一些教育专家反对缩短学制,认为国际通行的是12年基础教育。然而,国际通行的未必就是对的。而且,每个国家教育资源稀缺程度不同,竞争烈度不同,并不一定要有一个固定的基础教育时限。这些教育专家懂教育,但不懂经济学所揭示的竞争规律。

不用担心初中、高中各二年制让学生学得不扎实。实际上,让学生早点升入大学,学新东西,反倒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领悟、运用基础教育阶段学到的东西。繁琐、冗长的重复学习,其实并不能让基础教育更扎实。

从竞争角度来说,每个学生都缩短2年重复学习的时间,这对大家也是公平的。如前所述,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决定竞争烈度,缩短学制并没有降低学生之间的竞争烈度,但却可以减少在此竞争烈度下的扭曲——无谓的、应付考试的枯燥重复。青春无比美好,经济学的道理可以帮助人们改进教育体制,让青春更美好。

(作者系经济学者)

编辑 张颖

(作者:邓新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