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5时40分许,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之后,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在深圳正式揭牌。市校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也将为新时代深圳改革开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增添创新动力。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是在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基础上建设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也是清华大学唯一的国内异地办学机构。读特记者了解到,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之“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8年年底,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随后,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签约活动中,谈到深圳和清华大学即将合作建设的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体现三个“高”的突出特色——
根据有关框架协议,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将融合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重点建设材料、能源、生命、环境、海洋、信息等一批世界一流学科,开展高水平前沿创新研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根据相关协议,深圳市和清华大学将共同为该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与此同时,深圳市和清华大学双方将依托国际研究生院建设高等环境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国家生态文明和重大环境战略需求为导向,结合深圳市和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未来环境治理需求,打通“基础理论—技术创新—成果孵化”创新链,并充分发挥国际研究生院教师双聘的优势,面向全球汇聚环境领域高端人才。
市场化体制机制成熟和各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是深圳的重要特点和优势,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也是深圳和清华大学进一步提升合作层级的重要内容。据悉,深圳和清华大学市校双方将共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挥创新载体的支撑引领作用。清华大学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提供各类技术服务,积极支持更多应用技术成果在深圳转移转化。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将共同支持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石墨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共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聚焦“卡脖子”关键技术,解决国家重大需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根据相关协议,深圳市和清华大学将深化人才领域交流与合作。清华大学将依托自身的国际化资源,充分发挥在深圳的各实体机构作用,协助深圳从全球范围内引进各类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重点是全时在深圳工作的骨干人才。深圳市按照人才引进政策,为清华大学各类人才来深圳市创新创业和就业提供政策扶持。
此外,深圳市和清华大学还将在智库咨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多个领域加强合作。
【读特新闻+】
深圳市与清华大学市校合作大事记
1983年,一批优秀的清华教授南下参与创建深圳大学,帮助深圳从零起步发展高等教育。
1996年,双方合作共建了全国第一家新型科研机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20多年来累计孵化高科技企业1500多家,培育上市公司21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科技上市企业摇篮”。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2001年,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立,迄今已培养了8800多名优秀毕业生,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2014年,深圳市、清华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大学合作创办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在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先行探索,成为市校合作的成功典范。
2016年11月,市校双方签署了《清华大学 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协议书》。
2018年1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平等互利、互惠互赢、项目推动、讲求实效”的原则,在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和成果产业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智库咨询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编辑 李林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