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露水”的皇岗河迎来首次大清淤
读特记者 方胜
2019-03-26 19:50

吊车把一车车满满的淤泥从十来米深的暗涵开口吊运上来。

在皇岗中学旁一片用地相当紧凑的工地上,吊车把一车车满满的淤泥从十来米深的暗涵开口吊运上来,刺鼻的气味迎面而来。淤泥经过简单干化,再由泥头车运送到专门的处理场。

这里是深藏地下的皇岗河20多年来首次进行的大型清淤和截污工程。3月26日,记者走进这一对深圳河水质改善具有重要意义的工地现场。

淤泥经过简单干化,再由泥头车运送到专门的处理场。

最厚淤积深达3米

走近暗涵开口,刺鼻的气味更加猛烈。一道围挡将皇岗河阻断,几台大功水泵将上游的水源源不断地抽排到下游,以确保上游的积水不会过深、处于工作范围内。

一道围挡将皇岗河阻断,几台大功水泵将上游的水源源不断地抽排到下游。

“我们现在的作业点就在这里往上游走30米左右的地方。” 中国水电八局凤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项目部指挥长潘志坤介绍说。

通过地面上的实时监控,记者可以看到地面之下的情景:在漆黑的地下暗涵里,小型挖机不断地将暗涵底部厚厚的淤泥挖起来,再由小型装载车运送到开口处,最后提升到地面。

“现在挖掘的是暗涵底部相对硬化的淤泥。”潘志坤介绍,这些淤泥上还时常覆盖着1米左右深的稀泥,要先由人工进行吸污,然后设备才能进场作业。

“我们原本预计淤积的厚度在0.3米-1.8米。没有想到实际上最深处差不多有3米,施工难度大大增加。”

暗涵内的工作车辆。

藏身地下20多年首次大清淤

在记者看来,皇岗河与其叫做“河”,不如叫做“皇岗渠”更为准确些。

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臧翀向记者介绍,与其他河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部分或者全部逐步暗涵化不同,皇岗河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形成时,就基本是一条暗涵。更特别是的,它没有明确的山泉水作为源头,而水源几乎都是城市排水。因此,很多“老深圳”都未曾见识过藏身地下的皇岗河的“真面目”。

但是,“不露水”的皇岗河却是深圳河水质达标的大敌。在这段只有1.78公里长,宽不过十二三米的暗涵中,有不少排污口不在名册之内,漏排十分严重。同时,由于20多年来皇岗河从未大规模清淤,其底部的淤积也在不断地污染着水体。笔架山河、福田河、新洲河、凤塘河等暗涵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问题。

为此,我市及时启动了凤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合计整治暗涵单孔总长约43.5公里,预计总淤泥量约10万立方米,由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利源水务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代建,中国水电八局负责施工。

管涌、“堰塞”等风险无时不在

作为整个项目两处开口之一,皇岗中学旁这片工地只有400平方米,很多大型设备无法施展开来,但干过十多年水务工程的潘志坤已经相当满意:“这在寸土寸金的福田区来说,已经是很难得了。”

下涵作业的人员需要“全副武装”。

最大的挑战还是在地下。暗涵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较高,施工人员都是戴着氧气罩、穿着救生衣、携带便携式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全副武装下涵作业的;淤积厚度超过预期,施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很多,管涌和“堰塞湖”现象给施工带来了巨大风险。

管涌是指管道集中涌水的现象,这已经在皇岗河清淤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三次。一次是清淤后废弃管道积水突然入河引起的,一次是已封堵的旧市政污水管道口失修失效引起的,一次是管网高水位运行出现溢流引起的。而工程人员口里的“堰塞湖”,则是暗渠清淤的特殊现象。

潘志坤解释,由于河道淤积不均匀,波谷处就可能有大量积水。这些积水可能随着临近的波峰的清理一涌而下,从而产生风险,好比“堰塞湖”。

目前,施工单位针对不同类型的管涌现象予以防范和处理,同时把控施工节奏,下涵人员必须全部穿戴救生衣,并沿河配置救生圈。针对“堰塞湖”带来的涌水风险,改进清淤工艺,采用“放坡式”清淤,降低涌水水量和水头,预防施工风险,确保人身安全。

打造“厂站网”一体化治水新模式

清淤现场工程人员为读特记者详细介绍情况。

水体整治是系统工程,河流治理不能紧盯河流,还要系统分析,综合研判。

记者从深圳水务集团了解到,该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水污染治理决战年的工作部署,正全面统筹流域厂、站、网的管理,建立起“厂站网”一体化全要素治水新模式。暗渠这一藏身地下的河道系统,正是近期河流系统整治中的工作重点之一。市水务集团提出的整治思路是“三清源、一保质”,即控制外源,消减内源,排口溯源,保障暗涵水质。

在去年年底前,市水务集团已全面摸清辖区内暗涵的基本情况,确定了46条整治目标,形成流域整治施工图,并陆续开工。其中,在市区有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凤塘河等五河暗涵段清淤和截污工程中的福田河、新洲河、笔架山河(福田区段)项目已基本完工,皇岗河、凤塘河等正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大干快上,预计将在今年5月基本完工,全力确保2019年底深圳河河口断面稳定达到地表水V 类标准,并为我市 “厂网河”全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提供坚实可靠的经验样本。

编辑 李林夕

(作者:读特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