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们这里是阳光调解热线,请问有什么能帮到您。”自去年来,龙岗区宝龙街道在全国首创的劳资纠纷“阳光调解”模式帮助了不少工友走出困境。数据显示,2018年街道通过阳光调解平台处理的劳资纠纷共502宗,均100%得到化解。日前,该模式也正式在龙岗全区进行推广。
促进劳资争议有效化解纠纷
去年年底,宝龙街道接到一起纠纷案件,位于辖区某电子公司,因搬迁至惠州,部分工人对于经济补偿金问题与该公司存在分歧引发纠纷。宝龙街道接报后迅速介入,由劳动办联合司法所及第三方律师组成调解小组,联系15名员工及企业代表来到宝龙街道调解中心集中调解,并对员工提出的诉求及法律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经过将近5个小时4次面对面调解,多次背靠背协商的方式,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企业当场支付15名员工经济补偿金,双方对调解结果满意,此案成功化解。
类似的调解,宝龙街道办处理了多起,从第三方律师介入处理到调解结束,基本不超过3天。企业员工无法直接联系律师时,街道劳动办会现场帮助员工申请调解,协调律师到场协助调处。当发生劳资纠纷时,工人不用在劳动信访窗口排队等候,只需系统提交申请,就能选择专业的调解团队,获得免费、可靠的调解服务。为工人节约了调解的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
“保证所有的调解工作均在‘阳光’下运行,消除了以往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对调解员的抵触情绪,建立了当事人与调解员之间的信任感。公开、公示调解员的基本信息,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更合法、更公平。”宝龙街道劳动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三年打造1000名专业调解员队伍
据介绍,阳光调解平台采用了“互联网+调解+服务”的思路,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从线上线下建立申诉渠道,通过设置阳光调解APP、阳光调解公众号、阳光调解热线电话、阳光调解窗口等方式,劳资当事人可随时提交调解申请。
同时,宝龙街道还专门设置了“第三方调解窗口”和“人大热线窗口”,并整合成调解力量,将企业调解、第三方调解、劳动监察调解和人大调解融为一体,形成“四位一体”的调解合力。
街道在处理纠纷时,采取线上线下双通道处理,线下申请当场作出受理决定;在线申请的,保证1小时内受理。从申请、受理、审查、调解、结案等,阳光调解平台都自动形成了有效的管理信息,为案件办理、查阅、数据抓取等提供完整数据信息,易于管理,方便快捷。
为了保障调解工作有理有据,宝龙街道还制定了《阳光调解操作规范》,对调解组织、调解员的管理做出明确规定。阳光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均由“劳动法专家、专业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员(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组成,调解员在上岗前均要参加统一培训、统一考评,服从调解工作规范管理。目前,宝龙街道拥有500多名专业调解员,街道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1000名专业调解员队伍。
宝龙街道的“阳光调解”模式不仅让工友们点赞,也受到了专家们的好评。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王全兴教授称“该模式不仅具有创新性,还改变了传统调解方式的不足,更能促进劳资争议的当事人有效化解纠纷”。
编辑 郑蔚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