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即可观看:https://walgm2.epub360.com.cn/v2/manage/book/sw0tkd/
她们美丽,她们可爱,她们为平凡的生活注入似水的柔情。她们坚韧,她们果敢,她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出耀眼的光芒。她们用实力向世界宣称:We can do it!
亲爱的女孩子们,你是不是对未来也想当我也想当宇航员、飞行员、运动员、甚至是程序员和科学家……来看看这五位女性榜样们想对你们说的话吧?
她们是我们身边最美丽的风景,而3月8日是属于她们的节日。让我们在今天回顾过去,庆祝那些为我们铺设了道路的女性先驱。读特君将会为大家讲了5位女性的故事,她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为女性树立了榜样。
Sally Ride
美国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
萨莉·赖德(1951年5月26日—2012年7月23日),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1983年6月18日,萨莉·赖德参加了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执行的STS-7使命,时年仅32岁。她担任飞行工程师,负责操纵航天飞机的机械臂。这次太空之旅使她成为美国历史上进入太空的第一位女宇航员,也是世界上第三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萨莉·赖德的成功不仅排除了各种质疑,也被公认为美国女性在社会中取得辉煌成就的代表。 萨莉·赖德从美国宇航局退役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长期从事激励女孩和年轻女性投身科学事业的热情,她还曾撰写过多部科学书籍
我亲爱的孩子,别担心。
我是Sally Ride。
1983年的时候,我32岁了。我做梦都没想到,我居然在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上执行了飞行任务,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美国女性。
所以,别担心,在太空里,还有我的身影陪着你。
Lotfia
埃及第一位女性飞行员
Lotfia是埃及第一位女性飞行员,在父亲的反对和母亲的支持下,她在1932年,也就是她26岁的时候拿到飞行执照。1933年,她驾驶飞机从埃及的开罗飞到了亚历山大,这在当时是不可思议的距离(220公里)。
“我学会了飞行,因为我热爱自由。”她说。她对于自由的向往让她为妇女平权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证明了,只要敢于梦想,女性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你好好好好好好——呀~~我在飞机上呢,风有点大!
我是Lotfia,在我26岁的时候,也就是1932年,我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的去考了飞行执照。
结果你猜怎么着!哈!我成了埃及第一位女性飞行员!
再后来?我驾驶飞机从埃及的开罗飞到了亚历山大,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绩!
孩子,“因为我热爱自由,所以我学会了飞行。”
Ada Lovelace
英国数学家、作家,同时也是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员
奥古斯塔·阿达·金,勒芙蕾丝伯爵夫人(Augusta Ada King, Countess of Lovelace,1815年12月10日-1852年11月27日),原名奥古斯塔·阿达·拜伦(Augusta Ada Byron),通称阿达·洛芙莱斯(Ada Lovelace),是著名英国诗人拜伦之女,数学家。计算机程序创始人,建立了循环和子程序概念。为计算程序拟定“算法”,写作的第一份“程序设计流程图”,被珍视为“第一位给计算机写程序的人”。为了纪念阿达·奥古斯塔对现代电脑与软件工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美国国防部将耗费巨资、历时近20年研制成功的高级程序语言命名为Ada语言,它被公认为是第四代计算机语言的主要代表。
哦,你好。
我是英国诗人拜伦的女儿,Ada Lovelace。
按理说我拥有一颗细腻多情的女儿心,又是诗人的女儿,早已注定,我正该与文字为伍。
但谁能想到我成为了程序员呢?
等等,好像“程序员”不太能概括我,计算机程序创始人更贴切呢。
Suzanne Lenglen
第一位转为职业网球选手的女子网球运动员
苏珊·朗格伦是女子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是第一位转为职业网球选手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在1919年到1926年间,她只输过一场比赛。在1920年比利时安特卫普夏季奥运会上,朗格伦总共参加了十场比赛,她只丢掉四局,并夺得女子单打金牌。她与马克斯配对在混合双打比赛中,他们也获得金牌,此外,她还获得女子双打的铜牌。1938年,年仅39岁的朗格伦因恶性贫血逝世。1919年,她改长袖为短袖,并配以宽松的过膝百褶裙和长袜,这身轻便装备帮助她获得了6次温网冠军和两枚奥运金牌,也赢得了媒体的经典评语:“网球场上的裸腿之战。”
嘿!你好啊小家伙!
我是一个网球运动员,我曾经在七年年只输过一场。法网球场还是用我的名字命名的呢!
我最有意思的一场比赛被称为
“网球场上的裸腿之战”,我的对手还穿着中世纪的贵族女子服装,我却把改长袖为短袖,穿宽松的裙子和长袜。
可把那些看台上的男人们给吓了一跳!
屠呦呦
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科学家
屠呦呦,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
你好孩子。
我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然后呢,我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我想你应该很熟悉我。
这下想想未来是不是轻松了一些?毕竟咱俩都说中文呢!
编辑 李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