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聚焦“儿童友好” 鼓励儿童参与社区空间调研

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陆慧婷
2019-03-03 11:09
摘要

3月2日下午,罗湖区黄贝岭村举行了一场名为“我在社区哪里玩,邀您一起谈”的社区分享展览。

3月2日下午,罗湖区黄贝岭村举行了一场名为“我在社区哪里玩,邀您一起谈”的社区分享展览。这次展览活动的内容是有关黄贝岭城中村中孩子们经常去玩的公共空间“儿童友好”程度的调研。有趣的是,这次调研的数据并非单靠专业成人团队的力量生产,而是由本社区的孩子们作为“小调研员”而获得的。

原来,在春节前的1月21-22日,807社区创新实验室与黄贝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作,招募了30多位黄贝岭村的儿童化身“社区小玩家”儿童调研员。通过两天的儿童工作坊,孩子们带领成年调研员行走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分享孩子们日常都在社区哪些地方进行休闲活动。孩子们在调研员引导下,对这些场地进行系统分析与评分,展现他们认为的场地优、缺点以及希望得到哪些改善。当日展览的内容,正是儿童调研员们辛苦努力的成果。

展览活动除了分享孩子们的成果外,也是一个“扩大社区参与”的过程。据807项目负责人韩茵妍介绍,儿童友好的理念需要在社区广泛倡导,让不同年龄的居民都有机会直观了解。“通过观看展览,从孩子们的眼中看到社区户外公共空间存在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孩子、家长、爷爷奶奶辈及其他居民都能参与到罗湖区城中村公共空间改善的讨论中来,共同探讨‘符合城中村现状及需要’的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应如何建、怎样建。”

当日正是周末,迎来许多带孩子玩耍的亲子家庭参与。有一位妈妈表示:“希望楼盘中庭的位置可以多一些娱乐设施。”有的孩子指着展板说:“这不就是我家那里的篮球场吗?”也有老人表示:“垃圾桶放的位置可以放好一点,保持干净。”一位路过的年轻人也观看了展览,他表示,如果社区的户外场地是对儿童友好的,相信也会对大部分人都更友好,整个黄贝岭村也将更有温度。

现场除了摆放展板供居民了解和投票外,807项目工作人员唐琳还带领儿童调研员向行人收集意见。一位儿童调研员和行人围绕“路边的灯不够亮,怎么办”的问题探讨了起来。

据了解,“罗湖区儿童共建城中村友好公共空间”项目由“罗湖区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资助,807社区创新实验室(深圳市罗湖区捌零柒社区公益发展中心)执行。该项目是为了响应深圳市政府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罗湖区政府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区”的号召,希望让城中村的孩子都能拥有儿童友好的成长环境。

读特记者发现,为了真正做到“扩大社区参与”,项目方设计了3个不同的互动内容,采用贴贴纸投票的方式,邀请居民发表意见,同时展览现场的调研员和义工还会收集大家的具体看法,写在便贴纸上张贴于展板,让更多人看见,促进讨论发酵。

第一个互动内容是“您觉得最需要被优先处理的3个儿童友好问题是什么?”展板上整理展示了由项目研究团队梳理的6个有关社区儿童友好需要关注的方向,包括“安全度”、“生态与环境卫生”、“社邻关照”、“易亲近度”、“寓教于趣”、“多样化体验”。各类城中村及周边的儿童休闲玩乐空间分析中,都包括这6个方向的评分,组成一个六角形评分图。居民们能够通过参与投票,表达他们最关心的城中村儿童友好问题。

第二个互动内容是“展览中分享的5个空间类别中您认为最迫切需要改善的前3个是?”。项目研究团队按照空间的开放/封闭,宽阔/狭小为划分标准,分为“空旷平地”、“公园”、“街巷游戏”、“沿街商铺”、“楼盘中庭”共5类。居民通过投票,可以表现出他们最希望改善的空间类型。

最后一个互动内容是研究团队精选的国内外小型空间改善案例,居民可以自由参与,投票表达他们喜爱的改造类型。

三个互动板块的内容都有各自的目的,收集到的信息呈现出社区广泛居民对社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关注的不同方面,也能从投票中得出社区居民渴望优先被处理的问题。

目前,该项目进展到中段,已经完成了家长问卷摸底调研、儿童参与式调研活动,以及新湖村、黄贝岭村的社区分享展览。系列活动结束后,项目研究团队将根据项目多种活动、调研获得的数据,在听取社区党委、工作站意见后,结合目前政府的儿童友好、城中村综合整治政策文件,整理出项目报告,提出目前城中村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居民认为最迫切又有创意的儿童友好环境改善建议。

作为罗湖区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资助的项目,区政协委员们都非常关注罗湖区城中村儿童友好空间建设的可能性。项目产出将与罗湖区政协委员保持密切的互动,希望项目工作中收集到的居民意见,可以成为政协委员提案时的有效材料,让有关部门未来在城中村环境改善中实践儿童友好,为之提供可行有效的措施指引。

编辑 李怡天

(作者:读特记者 冯庆 通讯员 陆慧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