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罡:带娃去菜市场打个卡吧
种爱果儿童成长关爱中心
2019-02-26 21:28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小小年纪就已经去过很多地方。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很多朋友带着孩子,从世界各地的异域风光到大江南北的风景名胜,从故乡的山山水水到各种大型游乐场,但凡有点名气的地方,都会去看一看,玩一玩。网络上把这种旅游戏称为“打卡”,就是有些地方是必须要去的。

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可能很多孩子从来都没有去打过卡,那就是菜市场。

今年春节,我们全家在广东江门鹤山过年。新会、鹤山、台山、开平、恩平,这五个县级市合称五邑,是著名的侨乡。这个传统气息浓郁的小城,最吸引我的就是它的菜市场。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我住在西安的西郊。离家不远的地方建了一个巨大的农贸市场,说是建,其实就是利用一条马路,两头用铁架子搭个拱门,路两边砌了一排水泥台子方便摆放货物,上面用铁皮做个屋顶勉强遮风挡雨,马路中间露天区域流动商贩自由摆摊。当时刚刚由供给制转向自由贸易,就这么个简陋的市场,吸引了无数的商贩和顾客,每天熙熙攘攘,人流如织。这个热闹的地方,自然也吸引了我们这些正在上学的半大孩子,放学后经常三三两两地来逛市场。

那时的孩子基本上口袋比脸都干净,没钱,就是纯粹瞎逛看热闹。从马路这头儿溜达到那头儿,再折回来,看别人卖菜、卖肉、卖调料、卖衣服、卖杂货、卖水果,还看打把势卖艺的,虽然背着七、八斤重的书包,什么都不买,这一趟逛下来,依然是神清气爽,浑身舒泰。

十年前,我住在深圳南山区后海批发市场旁,距菜市场直线距离三十米。那阵子赋闲,没日没夜地读书,唯一每日必须要做的事情,就是给女儿和侄女做饭。每天临近中午,把米放进锅里,才溜达去市场买菜。路边没有固定档口的渔民小贩急着回家,海鲜半卖半送。托这个市场的福,女儿吃了不少好东西,有一次我还偶遇两条小鲨鱼,卖鱼的哥们儿专门教给我加工方法。活了四十年,才知道鲨鱼的骨头是软的,可以全部吃掉。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美味,至今女儿还念念不忘。

几年前,带着女儿去武汉拜访曾奇峰老师,那时他住百步亭,对面有一个菜市场,规模在现在的大都市里也算少见了。我带着从小没怎么见过“大市面”的女儿晃进去开开眼。运气实在太好了!刚好看到两位武汉大妈吵架!挤在围观的人群中,我一边欣赏点评一边传授给女儿看热闹的技巧。首先要保护好贵重财物,以免被扒窃;然后要保护好自身安全,以免被误伤。话音未落,吵架的大妈一个后撤步,一胳膊肘怼在我正在给女儿作示范而抬起的右臂上,我的肋骨完好无损。感谢大妈的神配合,让这次现场教学完美无缺!

鹤山的这个菜市场规模很大,商品种类繁多,大城市已经不可能见到了。最可贵的是它基本保持着传统的格局,肉菜、服装、杂货分不同区域,固定档口和流动摊位互不影响。过节的十几天时间里,我自己逛了四、五趟。女儿今年高考,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我还是拉着她忙里偷闲逛了一次。

之所以拉着孩子逛菜市场,其实是“别有用心”的。

感受真实的生活

首先,是想让孩子感受一下真实的生活。

现在的孩子看起来衣食无忧,其实活得越来越不食人间烟火,越来越不接地气。他们每天的时间被上学、上辅导班、上兴趣班几乎占完,难得的一点闲暇时间要么玩乐高之类的游戏,要么就是玩网络游戏。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没人做饭的时候也是叫外卖充饥,孩子基本上不知道食物是如何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新闻上说有个神童被某大学的少年班提前录取,上了一段时间就退学回家了,理由之一是学校食堂的鸡蛋和家里的不一样,都是有壳的。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给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带来很多的副作用。

就像我们吃的食物,以前都是自己去买菜、买肉、买面、买米,自己动手煎炒烹炸把食物加工好,费工费时很麻烦。现在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吃现成的,省时省力很方便,但是久而久之,心里会越来越没底。因为你不知道吃进肚子的食物究竟是哪里出产的?质量怎么样?是否新鲜?用什么方式加工的?什么样的人加工的?添加了什么不该添加的成分?当我们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双手真切地触摸这些材料,把它们变成自己的食物时,人的控制感就会下降,焦虑感就会上升。

不光是食物,现在我们穿的衣服、驾驶的汽车、使用的电器等等,都不需要知道它们的加工过程,也不需要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只要会用就行了。甚至家里的灯泡坏了,都可以打电话叫物业的人帮忙换一下,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年龄大的人可能是自己会做而懒得做,而孩子们却是根本就没有自己动手的体验。

看起来我们为孩子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感受真实生活的机会。这也是现在孩子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发病年龄越来越低龄化的原因之一。

日本有一种治疗精神和心理疾病的方法叫“森田疗法”,对强迫症和抑郁症有不错的疗效,国内很多专科医院也引进了这种方法。这种疗法的治疗程序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劳动,包括耕种、养殖、编织等,通过这些手工劳动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掌控感,从而恢复精神和心理健康。

逛菜市场,可以用眼睛去观察色彩斑斓的四时蔬菜;可以用手去触摸肉和鱼的质感;可以用鼻子去嗅闻菌菇的清香;可以用耳朵去捕捉人与人的交流。

这些远比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点击图片更让人有真实的感觉。

去年有一位叫石榴君的作者写了一篇文章——《菜市场治好了我的抑郁症》,看起来像天方夜谭,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儿。菜市场就是生活的缩影,爱逛菜市场就是爱生活,爱生活的人,抑郁就会远离他/她。

感受真实的生活,可以帮助人很好地缓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学习鲜活的知识

第二是想让孩子学习一点鲜活的知识。

我写东西还将就能看,所以经常有朋友让我给上学的孩子辅导一下作文。我虽然知道写东西是教不会的,但碍于情面,还是会看看孩子写的东西,给一点小小的建议。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写文章有共同的特点,就是情感表达比我们当年更细腻更丰富,但描写色彩、动作的词汇量严重不足,写出来的东西很干瘪。

比如写“用刀能做出的动作”,很多孩子只会写“切”和“砍”。这不怪孩子,是因为他们很多人几乎没摸过刀,也没听过《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这些评书。如果带孩子到菜市场的肉档去观摩一下,孩子就会知道一把刀能做出的动作是无穷无尽的,比如:剁、劈、划、挑、剔、扎、斩、刺、抹、割、豁、批、砸、片、卸、搪——,孩子写东西就会生动起来,将来学《庖丁解牛》和《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会更有画面感。

再比如描写绿色,很多孩子只会写很绿、比较绿,再不然就是超绿。到菜市场去看一看,就会对绿色有直接的观感,就会知道什么是嫩绿、黄绿、粉绿、豆绿、青绿、翠绿、碧绿、墨绿、葱芯儿绿。

有了这些精准而丰富的词汇,整篇文章就生动鲜活起来了。

所以龙应台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写作者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体验社会规则

第三是想让孩子体会一些社会的规则。

现在很多孩子不太注意细节,比如不太收拾床铺和桌面,容易丢三落四。带孩子到菜市场看一看,为什么肉档的猪肉要按部位整齐摆放?为什么猪大肠和猪肺要挂起来,而肝、肾和胰脏(横脷)要平放?为什么三鸟档宰杀好的鸡要头朝上仰躺,而鸭要头朝下倒挂?为什么有的菜要立起来,有的菜要平放,有的菜要堆成一个圆锥体?为什么红肉和熟食要用暖色的灯光照着?这里面都有学问。市场的卖家凭着多年积累的经验,知道不同的商品怎样摆放才能展示最好的一面,才能激起顾客的购买欲。

人也是一样的,不光要有实力,还要知道如何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别人看,这样获得机会的概率就会大一些,所以细节很重要。

当然菜市场的社会规则远不止这些,还包括如何和邻居保持竞争又合作的关系,如何保持各自的边界,如何在嘈杂而纷乱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等等。

我的电脑里保存着一段很多年前的视频,名字叫《派克街鱼市》,讲的是美国西雅图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市场,怎样用积极乐观的独特售卖方式每年吸引超过九百万的游客光顾。

菜市场从来都不是只用来买菜的地方,它藏龙卧虎,博大精深。

自信的力量

第四是想让孩子增添一股自信的力量。

现在的教育方式,很容易把孩子们塑造成统一的流水线产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如果一个孩子考试成绩不太理想,就会被学校、老师、家长、同学视为不好的产品,渐渐地自己也接受了这种评价和定位,自信心就会受到挫伤。

到菜市场看一看,各种东西都有自身的价值,都有喜好的顾客。有人喜好大葱,有人喜好小葱;有人买大鱼吃肉,有人买小鱼煲汤;连生姜都分老姜、子姜、干姜、黄姜、沙姜,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用途。我在市场上看到一位老太太摆地摊,就两样东西,西红柿和胡萝卜,拢共四十多个西红柿没有一个是全红的,十几根胡萝卜没有一根是完好的。这些菜要是在城市里的超市是根本无人问津的,但是老太太骄傲地告诉我:这是她自己种的,早上才从地里摘下来、挖出来。是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菜,如果你想到这一小堆丑丑的菜两小时前还在接受阳光雨露土地的滋养,那它们一定比那些经过无数天长途运输和储存的菜更有吸引力。

天地生养万物,万物皆有价值,菜如此,人也一样,无需追求最好,只需保持独特。

传承

第五是想让孩子了解一脉传统的文化。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传统文化消失的很快,可喜的是,菜市场里还保留着一些。

年三十在菜市场看到几乎人人都买两棵连根带叶的甘蔗苗,不知何意,请教方知,这是寓意成双成对有头有尾节节高升。

年初三的时候再去菜市场,看到当天所有的鱼档都主卖生鱼(学名乌鳢,又名乌鱼、黑鱼),现场切鱼片,询问当地人才知道,三、生、升粤语发音相近,寓意万物生发、步步高升。生鱼切片打火锅,吃的时候大家一起捞起,捞在广东话里有赚钱的意思。

当天还发现所有的肉档都没有卖排骨的,只有一种肉和骨头不切断的长条在卖,琢磨了一会儿,突然反应过来,可能是排骨象征着骨肉分离,这种肉和骨头不切断寓意骨肉相连。一想到这些,顿时觉得骨肉横陈的档口都充满了温情。

这些民俗的文化通过菜市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实在是太有意思了。

其实不光是中国,任何地方的菜市场都是当地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我们一家三口曾经逛过美国波士顿最有名的市场,排了很长的队,站着用手抓着吃了顿当地最有名的波士顿龙虾,味道好极,体验更是独特。

可惜的是,随着中国城市的发展,传统的菜市场日渐消亡,菜市场承载的功能也日益远去。

趁着它们还在,带着孩子去逛一逛吧,一定会大有收获的。

编辑 李宇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