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教师耕耘十载著成《经典唐诗英译欣赏》

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陈玲 文/图
2019-02-24 13:08
摘要

唐诗是我国古诗词的经典代表,但在诗歌翻译中,要保留其音韵、形式和意象绝非易事。当唐诗邂逅英文,中西方学者的译文有何差异?

唐诗是我国古诗词的经典代表,但在诗歌翻译中,要保留其音韵、形式和意象绝非易事。当唐诗邂逅英文,中西方学者的译文有何差异?哪种翻译才符合原诗的神韵和美?——深圳一位中学教师给出了答案——宝安中学高中部英语教师袁小林,耗费十年时间完成专著《经典唐诗英译欣赏》,近日由暨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据出版社消息,《经典唐诗英译欣赏》已经在当当网以及全国各大城市书店销售。

“地铁上的诗歌”触动深圳教师

《经典唐诗英译欣赏》精选了103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分为8个板块:山水诗、咏物诗、叙事诗、抒情诗、边塞诗、送别诗、咏怀诗、儿童诗。每首诗均配有中文解读、白话译文,两至三个不同的英译文,还对不同译文的特点、含义、意境和艺术性,以及英文词汇、语法、句型结构进行了详细讲解。

提起新著,袁老师告诉记者,2006年一个名为“地铁上的诗歌”的国际文化活动中,唐诗出现在英国伦敦地铁上,中国书法配上英文翻译,让英国人和游客知道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让外国人欣赏到了唐诗之美。这件事深深触动了远在万里之外的袁老师,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开一门校本课”,引导学生从英语角度来欣赏唐诗。于是,他开始收集资料、购买书籍,着手撰写教案。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唐诗不断被中外诗歌爱好者翻译成英语,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袁老师表示自己从小就喜爱唐诗,大学期间酷爱阅读《英语学习》《英语世界》等杂志上的唐诗宋词的英译,并一直有收集唐诗的各种英译文的习惯。

袁老师告诉记者,在唐诗英译的世界舞台上,虽然东西方翻译家各领风骚,但遗憾的是,唐诗英译却如同象牙塔上的明珠,只是少数学者、翻译家们学习研究的对象,普通人知之甚少。直到2016年初《中国诗词大会》热播、2017年《朗读者》和《开学第一课》等节目再度获得关注,著名文学翻译家、北京大学许渊冲教授演绎《登鹳雀楼》的英译文,让人们对唐诗英译有了新的认识和期待。

在他的办公室里,袁老师对唐诗英译如数家珍。

隽永诗词提亮英语教学

从教32年、致力于高中英语教学与研究的袁老师将对英语的热爱变为课堂上生动的演绎和精深的教学方法。“人教版高中英语课本第1册Unit3收录了李白《赠汪伦》的英译,第6册Unit2课文 Poems中收有王建《望夫石》的英译,这说明教材编者有意引导高中生欣赏唐诗英译……”

袁老师曾在他的一篇教学文章《高中英语教学举例艺术浅谈》中写道:高中英语教学中,举例要得当、适合、富有启发性,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运用。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唐诗英译诗句作为例句,一边是优美隽永的诗词,一边是要掌握的语法和句型知识,学生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英语,更是诗意的熏陶、文学素养的提升。

袁老师的做法也逐渐获得了国内教育专家的关注,华南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朱海燕教授就十分赞同袁老师的做法,她说,外语学习的本质不仅仅是语言学习,还应该是文化学习,外语教学更多是文化的传播。

经过数年积累,2013年,袁老师开设的校本课《唐诗英译欣赏》与宝中学生们见面;2016年,该课程被深圳市教育局评审为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程;次年,袁老师开始在深圳大学为来自全市的教师授课。选课的老师们都知道,网报袁老师的课是要“秒杀”的,110个听课席位经常不到10分钟就被抢光……逐渐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和朋友,建议袁老师将其编写成书出版,让更多人领略唐诗英译的魅力。

通过校本课、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业课程,袁老师让更多人领悟到唐诗英译的美。

唐诗之美交融世界文化

“翻译就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电视中,许渊冲教授的话让袁老师如获至宝。

功夫不负有心人,袁老师辗转获得了许渊冲教授的指导。他写信告诉袁老师,“英译唐诗是用英语重塑唐诗的美态,只有把握‘音韵美’的铿锵节奏和柔媚姿态,才能实现‘三美’的浑然天成,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和神韵……此外,好的译文还要符合‘三化’,即等化、浅化、深化,‘三之’,即知之、好之、乐之的原则。”袁老师豁然开朗,调整思路,重新确定了编写标准。

从一次触动、一星火种,到出版新书,历经十余载——接连带班高三的他,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桑蚕吐丝般查阅厚厚的资料。有时是为了在海量的英译中,寻找出最为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且适合学生理解的佳作;有时又不得不翻遍书库资料,只为找到一个好译文,喜欢翻译的他偶尔自己操刀,新著中《题红叶》、《池上》、《越女词》等译文也有袁老师的尝试。

“学习英译唐诗能够提升古典文学素养、人文修养与审美能力,这也彰显了新时代世界文化交融的特色。”袁老师说,这本书既适合热爱唐诗和英文的大、中学生阅读,也适合学习中文的外国人阅读。

采访当日,恰逢高三学生模考,校园里格外寂静。记者得知,本学期,袁老师的校本课程将重归校园;5月深大的新一期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也即将开课……

【阅读+】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There's a gleam of green in an old bottle,

There's a stir of red in the quiet stove,

There's a feeling of snow in the dusk outside.

What about a cup of wine inside?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英译一

Fond Memories

Red beans come from the Southern land,

In Spring the trees grow some new wands.

Please pluck more of the seed with your hands,

To show your love to friends it's grand.

英译二

Love Seeds

Love seeds grow in southern land,

In Spring they overload the trees.

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They would revive fond of memories.

英译三

Fond Memories

Love peas are grown in a Southern climate,

A few branches burgeon in Spring time.

On your lip,try to gather as many as you can,

The best reminder of love between woman and man.

英译欣赏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颜色为朱红色。古人常用其来象征爱情或相思。无论译为“red beans”还是“love peas”“love seeds”,均无不可。

“南国”,英译一、二都译成southern land,但英译三译为a Southern climate,用climate指地点,别具一格,有创意。

英译一完全采用aaaa押韵,英译二采用abab押韵,追求音韵美。英译三则不求押韵。英译一和英译二采用的句式很相似,时间地点表达很清楚,且通俗易懂。

唯一表现不同的是第二句“春来发几枝”,英译一用some,英译三用a few branches表示“几枝”,英译二则用In spring they overload the trees。

“此物最相思”,英译一倒装,应为it's grand to show your love to friends。英译二They would revive fond of memories,简洁,用revive表示引起相思。英译三The best reminder of love between woman and man,前面省略了they are。

究竟红豆是最能代表还是最能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呢?不同的理解产生不同的英译。

编辑 刘彦

(作者:读特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陈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