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峰会22日在深举行,在以“文化企业的内容竞争力”为主题的第一环节中,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做主旨发言。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乐创文娱董事长、CEO张昭,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兼方特动漫总经理尚琳琳进行对话。嘉宾们围绕“内容竞争力”,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展开思想的碰撞和观点的交锋。
内容的思想资源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
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王斌认为,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所提供的思想资源可为创造提供持续的助力,内容竞争力是文化产业创新的根基。
“我们仍然相信优质内容的作用和力量,只有通过良好的经典文本的阅读,人们才能充分打开自己的内心,增强认知,扩展理解边际。”
在王斌看来,中国的文化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整个产业处在发展的平台期,如何寻找一个新的突破,是现在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资源的连接和平台的共建正在成为一种方向,由内容、渠道、产品融合向平台、生态、系统融合转变,而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我们转换和提升产业思维的模式,对产业的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整个企业的升级可能不是单一的市场逻辑,也不是单一的企业行为,它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展现,从商业模式上全面向新经济模式转型。”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华谈及山东出版两方面的发展,“首先,山东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我们立足现状,做出双品双效工程,就是出精品、创品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其次,是“走出去”工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我们从2015年开始策划‘一带一路版权贸易洽谈会’,到后来一带一路版贸会走向中东欧。这四年下来,我们由0到输出789种图书。这是一个出版人、一个文化资源大省应该有这样的担当。”
品牌和用户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在发行过程中,他们不仅注重影片的社会效益,同时也要提升经济效益。该公司发行的《建党大业》《建国大业》《建军大业》以及《摔跤吧!爸爸》等影片,凭借其人性关怀和正能量,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未来要判断电影的作品和发好一个影片,更多的是要体会这个作品是不是能够直达人心。”傅若清表示,去年国产影片数量占比超过国外大片,说明中国自己的影片在提升,同时中国的观众可能对中国的文化更容易接受,此外,像《无名之辈》、《我不是药神》以及近期的科幻影片《流浪地球》这些电影口碑票房双丰收,最核心的原因是这些影片把故事讲好,触人灵魂,同时产生了共鸣。
乐创文娱董事长、CEO张昭认为,品牌和用户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出品公司的任务是把能讲好故事的人和资金、品牌、管理者结合在一起,然后向观众表达。他表示,乐创文娱与深圳华强方特共同推出的《熊出没》大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的一个品牌,它连续6年长盛不衰,并且一直在突破,今年推出的五大方言版《熊出没》吸引了更多用户。
张昭还特别提到场景的重要性。“要讲好故事,场景很重要。品牌怎么通过电影院、移动屏触达呈现给用户,关乎场景体验。”他说,生活中的文化消费场景随处可见,要在智能电视的客厅,文化旅游景区、社区等具体场景中了解用户获得怎样的文化感受,才能更好地把品牌和场景相结合,因此,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考虑场景体验。
精心筛选和打磨成就“中国好故事”
近日,深圳华强方特出品的动画电影《熊出没·原始时代》在新春档期上映,截至目前票房已达6.82亿,该系列大电影累计票房已突破26亿。昨日,华强方特集团执行总裁兼方特动漫总经理尚琳琳在峰会上表示,《熊出没》大电影已连续做了6年,每一部《熊出没》的作品都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尚琳琳透露,目前他们正在筹划下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已经做了三年时间,暑期将计划推出一部全新的、以兵马俑为主题的电影作品,名字暂定为《俑甲天下》,尚琳琳相信这部作品将超过《熊出没》的成绩。
《熊出没》系列电影十分擅长讲故事,华强方特是如何做到的呢?
尚琳琳表示,华强方特一直采取团队化的方式在创作,讲故事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注重筛选,从众多故事中筛选出一个好题材,二是进行市场调研,与观众接触,了解大家的需求,进而不断打磨出一个好故事。
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海君认为,要做好传统艺术的内容,首先是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情怀和格局,第二是过硬和优质的内容,第三是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张海君还表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坚持的精神和态度。“从我们传统演出或者演艺的角度,中国不缺好故事,也不缺讲好故事的人,目前在整个演艺生态的角度缺乏愿意坚持讲好故事的态度和精神。”
编辑 周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