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城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打造高品质先行区

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2019-02-22 16:11
摘要

记者从东莞市东城街道2月22日召开的党委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2019年,东城街道将全面打造 “湾区都市引领区,品质东莞先行区”。

记者从东莞市东城街道2月22日召开的党委第十一届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2019年,东城街道将全面打造 “湾区都市引领区,品质东莞先行区”。

过去的2018年,东城街道GDP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25亿元,同比增长8.1%,在全市镇街领导班子年度量化考核中,街道荣获“一等奖镇街”,并获得科普示范、民主法治、宜居社区、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17项“单打冠军”,实现了发展活力和质量效益的双提升。

2019年,东城街道将力争生产总值保持7.5%左右的增长速度,实现“七大新突破”。

在拓展城市空间上实现新突破——

加快桑茶快线等一批交通道路建设,提升东城在中心组团的首位度,助力东莞加快融入大湾区;推动黄旗南片区的规划建设,力争成为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平台;加快立新犬眠岭等7个城市更新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环同沙片区、火炼树旧村片区等连片规划改造;高标准推进“两轴三节点”城市景观综合提升,打造代表东莞城市形象的门户景观;实施一批道路交通设施改造;打造一批精品公厕和推进公厕升级改造;争取筷子河等5条水体和9条小微水体消除黑臭;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力争全年蓝天数达290天。

在加快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

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东城产业发展的新增长极;出台促进总部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惠企政策,预计将为企业减负8.3亿元;加快华科城孵化器、清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关键节点”;设立2400万元的专项扶持资金,升级旗峰星光创新奖、旗峰英才卡,推出3000套人才公寓,吸引人才进驻;加快推动集成式金融中心建设,设立“稳定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资金池”和“促进银企放贷集合资金池”,鼓励金融机构向东城非公企业、工贸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广政务服务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应用;探索街道与社区土地统筹开发机制、土地开发市镇村利益共享平衡机制、以“基金+土地+运营”的城市更新模式,推进城市建设运营;推动设立东莞市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服务中心,促进粤港澳服务贸易一体化;探索搭建商标品牌运营服务线上平台,打造多功能的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在共建共治共享上实现新突破——

构建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加快建成“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精细化服务、法治化保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加快“科技护城墙”建设,健全立体化综合防控体系;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体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打造法治街道、法治企业、民主法治社区等示范点;鼓励和支持社区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加快宜居社区、魅力小城和美丽幸福村居建设。

在优化公共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投入7亿元,持续推进环保治理、交通管理、劳动就业等“十件民生实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临时救助制度,对户籍居民年度救助限额提高至5万元;大力推动新丰东新食品园、中和生物肥料科技等项目落地投产,力争顺利完成精准扶贫任务;新增普惠性学前学位630个,全年提供积分入学学位和优惠政策学位8400个;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派驻医疗专家到社区开展巡诊坐诊和远程会诊,争取全年开展医诊活动50场;创作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举办一批文体活动,争取东城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周屋润园水田印象博物馆建成开放。

在提高发展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要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要始终保持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严惩重点领域涉黑涉恶涉腐败和“保护伞”。

在加强执行力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要增强提升执行力的思想行动自觉;要优化部门运行机制、部门联动机制、议事决策机制和项目协调推进机制;要完善项目跟踪督导机制、结果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刘秋伟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