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己亥新春系列评论推出后,在北京新闻界引起热烈反响。来自光明日报社、求是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等的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本报新春评论。大家认为,深圳特区报新春系列评论紧紧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这一主线,突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担当好新的伟大历史使命这一主题,展现了深圳打造全面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精彩样本的信念、信心和行动,为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充分发挥党报强大舆论支持作用
“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也是深圳建市40周年。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深圳,向什么历史方位挺进?毫无疑问,深圳将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的新使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光明日报社原总编辑何东平说,深圳将如何完成这一新的伟大历史使命?深圳特区报新春系列评论,将完成这一新使命的路径逐一述及,纲目清晰,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求是》杂志社原总编辑张晓林表示,深圳特区报新春系列评论已成为一个品牌,今年的新春评论更是把这一品牌优势变成思想政治优势。在新中国迎来70华诞,深圳建市40周年的特殊时刻,舆论先行,突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中担当好新的伟大历史使命这一主题,围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这一主线,展现了深圳打造全面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磅礴力量精彩样本的信念、信心和行动。充分发挥了党报强大的舆论支持作用,彰显了党报社论的权威性。
“这组评论,在己亥新春发出号召,新时代特区追梦人,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的新使命上来,为国家发展探新路,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先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示范。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社科院新媒体研究中心秘书长、副主任黄楚新研究员说,这充分体现了深圳特区报自觉肩负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正凝聚起推动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表示,深圳特区报新春系列评论,紧紧围绕贯彻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深圳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这一主线,评论立意高远,从世界大势和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深圳下一步的城市发展方向和定位;从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维度,编织城市未来发展的图景。新春系列评论不仅是深圳作为改革尖兵的政治宣言,更提出了改革攻坚、创新、坚守的路径策略。
很好地体现了党报定位
“评论《打造核心引擎》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圳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总牵引。《一个也不能少》指出,特区是全国的特区,必须胸怀服务‘两个大局’,发挥带动作用,作出特区更大贡献。”张晓林列举说,新春系列评论紧紧抓住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问题,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突出思想含量,启发人们思考,较好发挥了推动改革发展的舆论先导作用。
“评论指出,深圳先行示范,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在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行示范。评论为深圳深化改革提出了实践路径:要主动与‘舒适区’绝缘,向‘无人区’进发,干在最前沿,走在最前列,表现最顶尖。”何东平认为,评论围绕深圳落实新使命新要求,道理清晰,简明有力,很好地体现了党报的定位,准确鲜明地宣传党的主张。
实施全方位多元化全媒体传播
“八篇评论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互相呼应,又主题鲜明,像一首交响曲,出色完成了一次气象庄严、饱满丰富的思想传播。”谈起新春系列评论的写作特色,何东平这样说。
王润泽认为,文章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不仅在文章的立意、思想,也在文章的风格和语言。深圳特区报的新春系列评论就如同深圳人和深圳这个城市一样,有理想、有追求,精气神十足,同时又别具风韵文采。
谈到新春系列评论的传播特色,黄楚新说:“深圳特区报新春评论实施全方位多元化的全媒体传播模式,不仅在报纸、电视等刊播,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多端推广,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大幅度增强了新春评论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编辑 周梦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