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对外通报海关今年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情况。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持续压缩,至今年4月底,广东进口整体通关时间9.07小时,出口0.92小时,均小于全国平均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较2017年压缩78.89%和92.22%。
深圳海关为辖区企业提供政策帮扶
广东海关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效的?据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副主任刘红介绍,今年1月起,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委,部署开展2021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参加本次为期4个月的专项行动,先后出台81条创新举措,采取一系列硬招实招,全力优流程、降成本、压时间、提效率,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效提升,成为了广东外贸稳定增长的重要助推器。
优流程:38种证件均可网上办理
记者从会上获悉,海关持续推进“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业务改革,进一步精简进出口环节监管证件和审批事项。目前进出口环节需要验核的监管证件已精简至41种,除3种证件因安全保密需要等情况不能联网外,其余38种证件全部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企业办理海关知识产权备案也不再需要提供相应货物证明材料。进口汽车零部件产品免予 3C认证证明程序进一步简化,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稳步推进。
降成本:为企业减负400亿元
“海关持续降低检验检疫环节收费,规范熏蒸、消毒等检疫处理环节收费行为,1至4月全省海关经营服务性收费同比下降46.85%。”
刘红透露,广东有效实施汇总征税、关税保证保险和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等多元化税收担保改革,目前采用关税保证保险企业已超1700家,担保税款金额超400亿元,企业进出口税负进一步减轻。
压时间:港口物流全流程无纸化
海关开展与境外检验检疫证书联网核查,推行原产地证书、检验检疫官方证书“智能审核”,原产地证书出证实现“秒签”。优化查验模式,提高非侵入式检查比例,实施“智能审图”,减少查验作业时间。优化重点商品检验监管流程,对进口铁矿石等低风险矿产品实施“先验放、后检测”,压缩抽检货物实验室检测时间。依托“单一窗口”推送海关查验和放行信息,助推港口物流全流程无纸化,进一步提升港航作业时效。
提效率:广深港口“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模式全覆盖
刘红表示,要扩大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试点,实现广州、深圳两市所有港口全覆盖。在广州关区8个码头和拱北关区2个中山市的跨关区码头推进“湾区一港通”试点,以深圳港口为枢纽港的“组合港”达到4个;加大水陆联动,货物在车检场内完成清关手续后直接抵达港口装船。
广州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唐庆林告诉记者,以通关时效高的水果为例,货物从运抵码头到送往广州江南水果市场,全程仅用2小时。相比传统模式,该模式不需要将货物拉到堆场等待海关放行信息,减少货物在场内多次流转,大幅缩短通关流程,平均可以为企业节省4-6小时的时间成本,物流可以做到全程无缝对接,极大提升了通关速度,降低企业通关的进口成本。目前,“船边直提”业务已经成为常态化模式,企业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向码头定制。
实施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出口货物“抵港直装”通关模式,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记者了解到,深圳也是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深圳海关综合业务处处长殷允伟透露,开展出口货物“抵港直装”业务,货物运抵码头闸口后无需进入堆场等待,如无需查验,放行货物可直接装船离境,可减少货物在码头卸柜、堆存、等待等环节的时间和相关费用,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
2021年2月1日,深圳海关还上线了“直装直提”业务在线办理功能,企业可通过“i深关”在线填报货物和物流等信息后发起业务申请,改变原有需要现场递交纸质资料的办理方式,通过系统实现业务无纸化办理,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目前,深圳海关各海运口岸均已开展“直装直提”业务。
(原标题《出口通关时间压缩92.22%,是什么助推广东外贸稳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