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小伙得怪病出血不止,起因竟是这种类似“感冒”的病

​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顺杰 李艾琳
2019-02-19 19:31
摘要

感冒初愈,小陈满足地睡了个懒觉,起床后刷了个牙。 刷牙刷得起劲的他,从嘴里抽出牙刷,发现刷子上带着血。吐出的漱口水里带着血,再漱几口。还是有血,而且越来越多了。什么情况?

感冒初愈,小陈满足地睡了个懒觉,起床后刷了个牙。 刷牙刷得起劲的他,从嘴里抽出牙刷,发现刷子上带着。吐出的漱口水里带着血,再漱几口。还是有血,而且越来越多了。什么情况?脑子懵成一锅粥的他赶到家附近的社康中心。医生发现他除了口腔出血,两腿皮肤上也有很多出血点,一片一片的。

果然,血常规检查发现小陈血小板只有3×109/L,几乎等于没有!病情严重,社康中心医生建议小陈马上到大医院血液内科诊疗。

小陈来到中山七院血液内科门诊时,手里攥着纸巾,随时准备抹干嘴里的血。

“血小板极低,有极大的脑出血风险。”当时坐诊的吴顺杰医生说道。  

小陈差点哇的一声哭出来。他的父母远在湖南老家,只有远房亲戚在深圳。听到消息后,小陈的亲戚立刻赶到医院,帮他办理了入院手续。

入院后,医院再次为他抽血化验,显示血小板只有1×109/L,几乎检测不到!医生随后立刻行骨髓穿刺活检。

血液内科团队认为,小陈可能感染肺炎支原体,由此引发出血,因此也“破天荒”地为他进行了“呼吸道九项”检查。

诊断结果出来了: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紫癜:指红细胞自血管内向皮肤、结缔组织或黏膜渗出,出血位置的皮肤常呈现紫红色或棕红色。

 ITP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一般来说,ITP常以感染为诱因,但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例较少,容易被医师忽视。

这一次,血液内科团队“多了个心眼”,为他额外检查了“呼吸道九项”,才没放过肺炎支原体这个病原体,直接找到了小陈的病根。

原来,小陈的“感冒”并不是普通感冒,喝热水多睡觉是无法根治的。普通感冒由普通病毒引起,而小陈感染的是肺炎支原体,可同样引发鼻塞、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状。

肺炎支原体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它比细菌小,却比病毒大,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肺炎支原体

关于支原体肺炎:

·细菌和病毒感染都能够导致肺炎,而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称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多见。

·它由急性期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经空气飞沫传播,引起呼吸道感染。其发病主要与室内活动增加及密切接触有关。

·支原体感染也可表现为咽炎、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支原体感染人体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临床表现。也有大约1/3的患者无症状。

·它起病缓慢,发病初期有咽痛、头痛、发热、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

·发热一般为中等热度,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以夜间为重,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也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发热可持续2~3周,体温正常后仍可遗有咳嗽。

症状简直就跟感冒一模一样!怪不得它既能骗过老百姓,还差点骗过了医生。

医生给予地塞米松治疗5天后,小陈血小板升至正常以上;给予阿奇霉素静脉抗肺炎支原体感染,小陈住院10天后好转出院。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肺炎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

针对患病儿童的一项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占44.2%,明显高于正常体检儿童。

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导致呼吸道感染,还可能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疾病,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它像个吸血鬼,会在无形中“吸干”血小板。

为什么肺炎支原体感染会使血小板减少呢?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冷凝素会升高。冷凝素是一种多克隆IgM 抗体,可凝集在血小板表面,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可以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清除,还可在体内形成抗体复合物,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噬系统吞噬破坏,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这么看来,肺炎支原体不仅非常“坏”,还懂得“伪装”成普通感冒,让人疏于防范。

不过别担心,医生说只要注意卫生和饮食、加强运动,特别是注意呼吸环境的卫生,肺炎支原体就不敢造访。

编辑 李宇婷

(作者:​读特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顺杰 李艾琳)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