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喀什经济开发区与深圳市各区、各街道的深度交流合作,推进援助项目加快实施,答谢深圳市各区和街道办事处一直以来对喀什经济开发区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1月21日至27日,喀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阳一行前往深圳市龙岗区、南山区、宝安区、光明区等地政府和企业走访交流,受到深圳各级政府和企业的欢迎。
1月25日,喀什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阳一行前往深圳市龙岗区政府、龙岗区龙岗街道办事处走访。走访期间,李阳代表喀什经济开发区向龙岗街道办事处赠送了锦旗,对该办事处一直以来对喀什经济开发区扶贫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
当天,走访小组成员还前往深圳市中环油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油”),就该公司在喀什的援助项目和深圳新疆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事项进行了交流。
据了解,自2012年以来,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在新疆喀什地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科技援疆,绿色援疆,向沙漠要绿洲行动。作为龙岗区企业,中环油第一时间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在龙岗区委、区政府和龙岗区对口办的关心指导下,为新疆喀什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同时也带动了喀什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脱贫致富,开辟了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2013年10月10日,“环塔百万亩防风治沙暨生物能源林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启动,中环油对项目发展规划、科技研发、技术培训、扶贫开发、碳排开发、水土平衡等6个方面进行目标设计和工作安排。深圳市援疆前指给予很大的支持,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尤其是龙岗区的领导黄惠波副区长带着部门的领导不畏严寒、不畏恶劣环境,不顾舟车劳顿,马不停蹄亲临项目地指导和调研,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和殷切期望。
通过六年的共同努力,种植成活的各种林木30万亩,各种植物15600万株,平整沙地40万亩,铺设高效节水滴灌16万亩,修建砂石路275公里,标准油路75公里,架设高压线路250公里,建设63KV和35KV变电站各一座,开凿机井180口,排碱渠50公里,引水渠45公里,沙漠指挥楼6000平方米,中环油前期已投入资金4.6亿元。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摸索出半流动沙漠特殊立地条件下的种植管护经验,科学采用乔、灌、草相结合,使新疆杨成活达到90%。除防风林外,还种植了木本油料作物文冠果,俄罗斯无刺大果、沙棘、沙枣、梭梭、红柳、肉苁蓉、蓖麻、甘草、罗布麻、胡杨等20余种耐旱、耐盐碱、抗逆性强的作物。
中环油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与扶贫工作深度结合。喀什麦盖提原有52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22个),14288贫困户,人口多达53672人。中环油公司在项目实施建设过程中需大量用工,优先接纳困难户,种植好的长期管护,全部照顾困难户,达5000余人,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并在管护人员的带动下,有15000余人能在生产上增加收入。有126户特困户,安排他们管理井房,按月领工资,每户管理3口井,每口井3000元,每年管护10个月,每户年管护收入9万元。
由于项目中种植的林木成活率高,大大鼓舞了当地群众的种植积极性,自觉参与植树防风固沙的人员越来越多,绿地面积扩大的速度前所未有,随着生态条件的改善,可种植经济作物的面积不断增加,辽阔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大力推广良种和科学的管理技术,对增加产量和提高品质效果明显。有特色农牧产品连年丰收,核桃、红枣、巴旦木、苹果、葡萄、香梨、哈密瓜、药材等20多个品种种植2200多万亩年产700多万吨,牛、羊、驴、猪,年出栏4350万头。
喀什深圳商会会长、中环油董事长李铁先生表示,在已经投入4.6亿的基础上,加大扶贫力度,并承诺把2万亩肉苁蓉的收入3亿多元全部用于当地扶贫工作,直至他们脱贫。
随着投入的加大,农副产品以后增加的速度会更快,往后重点将是解决产品销售渠道,使当地群众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群众增收,贫困户越来越少,社会就更加稳定和谐。
但喀什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造成销售渠道不畅,附加值低的瓶颈制约。随着对新疆的援建工作的持续加大,新疆农副产品产量、优质产品逐年增加,但销售渠道不畅、产品滞销、产品仓储不足、无产品展销平台等瓶颈制约,好的产品、大的产量无法提供给市民,也就无法转化成经济优势,达到进一步推动援疆扶贫工作。如何解决瓶颈制约问题,得到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龙岗区政府、龙岗街道办事处的高度重视,通过调研论证,中环油拟在龙岗区建设深圳新疆农产品集散中心。此项目的建成,既可解决农业产业援疆,精准扶贫的瓶颈问题,又可丰富深圳市民的菜篮子工程,实现“双赢”,即可打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援疆扶贫之路,也是新时期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
当天,走访小组成员与中环油主要负责人深入沟通交流,并前往拟建设深圳新疆农产品集散中心选址地进行了现场调研。在深圳各级政府和新疆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疆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繁荣。
编辑 郑蔚珩